[發明專利]一種修復鎘污染農田土壤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29445.1 | 申請日: | 2016-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9814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30 |
| 發明(設計)人: | 廖啟林;朱伯萬;金洋;任靜華;華明;常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9C1/00 | 分類號: | B09C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32207 | 代理人: | 蔣海軍 |
| 地址: | 210018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修復 污染 農田 土壤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修復鎘污染農田土壤的方法,屬于鎘污染土壤修復與治理技術領域,其解決了現有鎘污染農田土壤修復技術效果差、成本高,修復不徹底,修復后仍然不能繼續耕種,嚴重影響農田生態環境的問題。本發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選定鎘污染農田,對其土壤進行翻耕、碎土、分壟、設置排水溝渠;(2)在經步驟(1)處理后的鎘污染農田土壤中插栽蘇柳172插條;(3)對步驟(2)中蘇柳172插條進行農藝管護,包括澆水、治蟲、除草,使步驟(2)中的插條成活并正常生長。本發明能有效提高鎘污染農田土壤修復效果,修復成本低,修復周期穩定、持續、長久,且人工勞動量較小,屬于天然修復技術,同時給農田帶來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鎘污染土壤修復與治理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修復鎘污染農田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術
重金屬污染對環境的影響一直是生態學領域的研究熱點,鎘(Cd)污染相對更引人關注,治理農田Cd污染在我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治理農田Cd污染需要成熟的修復技術,土壤Cd污染植物修復技術是從根本上清除土壤中殘留重金屬的一勞永逸的方法,具有生態、可持續、綠色等特點,也最容易為人所接受。針對Cd等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技術,多年來受到土壤學、環境學、生態學、農學、地球化學等學科領域的廣泛關注,前人研究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技術也在不斷探索與突破之中。植物修復技術適用于中、低強度的大范圍污染治理,能在不破壞土壤生態環境保持土壤結構的情況下,通過植物根系直接將大量重金屬元素吸收,綠色環保,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治理具有永久性成效。現代土壤重金屬污染植物修復技術研究起步于發達國家,曾有一些發達國家在工業排污口開發人造濕地并種植大型水生植物,用來吸收水體中重金屬等。植物修復技術研究有兩個基本方向,一是尋找能吸收土壤重金屬的大生物量植物,二是尋找能吸收土壤重金屬的超累積植物;超累積植物就是能超量富集土壤重金屬的植物,是目前植物修復技術研究的主流,多以草本植物為主。草本植物種類繁多,抗逆性強,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頑強的生命力,對重金屬的耐性強,也被廣泛應用于重金屬污染土壤植物修復技術研發。目前發現的多種重金屬超積累植物都屬于草本植物,例如:砷超累積植物蜈蚣草、鋅鎘超積累植物天藍遏蘭菜、錳超積累植物商陸等。草本植物中的超富集植物對高濃度重金屬仍然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可以有效地保護地表土壤,富集高濃度金屬。但是草本植物的生物量較小,萃取土壤重金屬的總量不多,不能適用于大面積受Cd污染農田。大生物量植物能夠克服上述超累積量生物處理重金屬污染時存在的缺陷,但采用大生物量植物處理重金屬(尤其是Cd)污染技術還不成熟,效果不佳。
中國專利申請號200710020380.5,公開日2007年8月15日的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鋅鎘復合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方法,其特征是將伴礦景天栽培于需治理的鋅鎘復合污染土壤區域,每年收割并轉移處理收割后的伴礦景天。為了達到高效治理的目的,在栽培管理上可于每年的7月和11月收割兩次;也可將伴礦景天與海州香薷套作。該發明公開的技術方案采用的是草本植物,其生物量較小,萃取土壤重金屬的總量不多,不能適用于大面積受Cd污染農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未經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2944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高含量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制備聚丁二烯環氧樹脂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