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向放電管芯片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28298.6 | 申請日: | 2016-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0954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2 |
| 發明(設計)人: | 盛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瞬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9/74 | 分類號: | H01L29/74;H01L29/06;H01L21/332;H01L21/225;H01L21/265;H01L21/7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國中 |
| 地址: | 200443 上海市嘉***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向 放電 芯片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種雙向放電管芯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對硅片表面進行清洗;
步驟2,硅片在1100℃~1200℃的氧化爐中雙面生長氧化層掩膜,氧化層掩膜的厚度為1.5微米~2.5微米;
步驟3,通過光刻和顯影在氧化后的硅片的雙面制作出N-區圖形;
步驟4,采用氟化銨腐蝕液刻蝕出N-區;
步驟5,在硅片表面生長出犧牲氧化層;
步驟6,在光刻出的N-區注入磷離子并推進形成深N-區;
步驟7,用氫氟酸浸泡、去離子水超聲清洗,去除表面氧化層;
步驟8,硅片在1100℃~1200℃的氧化爐中雙面生長氧化層掩膜,氧化層掩膜的厚度為1.2微米~2.0微米;
步驟9,在N-區的相鄰雙面區域通過光刻和顯影制作出P++區;
步驟10,把光刻出P++區的硅片放到設有氮化硼片的石英舟上,再進行預沉積;
步驟11,預沉積后的硅片在擴散爐中進行深結推進擴散形成深的P++區;
步驟12,用氫氟酸浸泡、去離子水超聲清洗,去除硅片表面的氧化層;
步驟13,把清洗后的硅片放到設有氮化硼片的石英舟上,在擴散爐中進行預沉積;
步驟14,預沉積后的硅片在擴散爐中進行推進擴散形成P+區;
步驟15,硅片在1100℃~1200℃的氧化爐中雙面生長氧化層掩膜,氧化層掩膜的厚度為1.5微米~2.5微米;
步驟16,在N-區域內制作出N+區;
步驟17,把光刻出N+區的硅片放入擴散爐中并通入三氯氧磷進行預沉積;
步驟18,磷沉積的硅片在擴散爐中進行擴散,形成N+區;
步驟19,硅片在1100℃~1200℃的氧化爐中雙面生長氧化層掩膜,氧化層掩膜的厚度為0.7微米~1微米;
步驟20,通過涂膠、曝光、顯影、去氧化層工序,形成臺面溝槽圖形;
步驟21,腐蝕臺面溝槽并用去離子水沖凈;
步驟22,把硅片放在電泳液中進行玻璃電泳;
步驟23,把電泳后的硅片在800℃~820℃燒結爐中進行燒結;
步驟24,把燒結后的硅片進行涂膠、光刻、顯影、去氧化層和玻璃,形成金屬區和劃片道;
步驟25,對硅片進行鍍鎳、鍍金、干燥;
步驟26,用激光切割機把鍍金后的硅片從劃片道處劃成單個芯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向放電管芯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中,在光刻出的N-區通過離子注入方法注入5×1015kev~8×1015kev的磷離子,并采用1250℃~1280℃的溫度推進50小時~60小時,形成深N-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向放電管芯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0中,把光刻出P++區的硅片放到設有氮化硼片的石英舟上,硅片與氮化硼片交叉擺放,在1150℃~1200℃的擴散爐中進行預沉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向放電管芯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1中,預沉積后的硅片在1250℃~1260℃擴散爐中進行深結推進擴散20小時~30小時,形成深的P++區。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向放電管芯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3中,把清洗后的硅片放到設有氮化硼片的石英舟上,硅片與氮化硼片交叉擺放,在1150℃~1200℃的擴散爐中進行預沉積。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向放電管芯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4中,預沉積后的硅片在1250℃~1260℃擴散爐中進行推進擴散8小時~12小時,形成P+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瞬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瞬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28298.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功率晶體管中的輸出電容降低
- 下一篇:功率半導體器件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