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油氣儲層中人工壓裂裂縫的三維建模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28284.4 | 申請日: | 2016-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19340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8 |
| 發明(設計)人: | 歐成華;李朝純;熊紅麗;盧文濤;張謙;張夢吟;韓馳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石油大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漢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6T17/05 | 分類號: | G06T17/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裴娜 |
| 地址: | 6105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氣 儲層中 人工 裂縫 三維 建模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油氣儲層中人工壓裂裂縫的三維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壓裂監測/施工曲線輸入及地質解釋;壓裂裂縫空間位置三維定格及壓裂裂縫指數模型的建立;壓裂裂縫強度信息提取及壓裂裂縫強度模型的建立;壓裂裂縫離散模型的建立;壓裂裂縫等效模型的建立。本發明形成的建模結果不僅解決了人工壓裂井人工壓裂裂縫的三維表征和評價問題,還為人工壓裂井油氣生產模擬提供了三維定量孔滲屬性模型,從而為人工壓裂井生產方案的科學合理制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質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油氣儲層中人工壓裂裂縫的三維建模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石油天然氣開采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各類低滲、致密油氣儲層逐漸成為油氣開采的重要場所。為了能將油氣從這些低滲、致密儲層中開采出來,常常需要利用人工壓裂改造技術在低滲、致密儲層中改造形成人工壓裂裂縫網絡。而建立這些被改造形成于低滲、致密油氣儲層中的人工壓裂裂縫網絡三維定量地質模型自然成為必須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之一。這不僅關系著實施壓裂井人工壓裂改造效果的評價問題,還關系著壓后井生產模擬及對應的開采技術政策制定及如何科學、合理實施的問題。
微地震監測數據或壓裂施工曲線等資料是人工壓裂井常??梢蕴崛〉玫降馁Y料,人工壓裂裂縫三維定量地質模型建立的關鍵就是如何利用這些資料,從中提取哪些有用屬性來開展人工壓裂裂縫三維定量地質模型的建立。
油氣生產過程的儲層壓裂改造技術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應用,但有關人工壓裂裂縫的實施效果主要通過壓裂后單井產量的變化來反饋,或者通過壓裂微地震監測和施工曲線來做定性判斷,還沒有專門針對人工壓裂裂縫建立三維定量地質模型的相關成果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油氣儲層中人工壓裂裂縫的三維建模方法。
一種油氣儲層中人工壓裂裂縫的三維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壓裂監測/施工曲線輸入及地質解釋;
壓裂裂縫空間位置三維定格及壓裂裂縫指數模型的建立;
壓裂裂縫強度信息提取及壓裂裂縫強度模型的建立;
壓裂裂縫離散模型的建立;
壓裂裂縫等效模型的建立。
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油氣儲層中人工壓裂裂縫的三維建模方法,所述壓裂監測/施工曲線輸入及地質解釋包括:
通過微地震監測能夠測得壓裂裂縫的發生位置及其能量大小,利用壓裂施工曲線可以有效預知壓裂施工的工況特征,將這兩種資料結合壓裂井所在區域地應力的分析成果,從而實現對人工壓裂裂縫空間分布特征的定性解釋,依靠定性解釋成果來判斷壓裂裂縫的組系類別及特征。
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油氣儲層中人工壓裂裂縫的三維建模方法,所述壓裂裂縫空間位置三維定格及壓裂裂縫指數模型的建立包括:
采用一系列互相平行的水平平面穿過某組微地震監測壓裂事件點發生的空間位置,并按鄰近的原則將靠近某個面的壓裂事件點投影到該面上,按投影到每個面上的最外面的點按點距之半外推形成每個面的壓裂事件點外包絡線,連接所有面上的包絡線形成一個新的三維空域,實現對該組壓裂裂縫發生空間位置的三維定格,定格后形成的三維空域包含了監測到該組人工壓裂裂縫的全部壓裂事件點;采用確定性建模方法將該三維空域范圍內的每個網格定義為1,而將該三維空域范圍外的的每個網格定義為0,由此建立形成了這組人工壓裂裂縫指數模型。
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油氣儲層中人工壓裂裂縫的三維建模方法,所述壓裂裂縫強度信息提取及壓裂裂縫強度模型的建立包括:利用人工壓裂裂縫事件能量作為輸入數據,采用隨機模擬的方法建立三維空間的人工壓裂裂縫強度模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石油大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漢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未經西南石油大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漢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2828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