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治療酒渣鼻的中藥組合物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026744.X | 申請日: | 2016-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415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任金總 | 申請(專利權)人: | 任金總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 | 分類號: | A61K36/899;A61P17/00;A61K35/48;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61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酒渣鼻 中藥 組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酒渣鼻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酒渣鼻是一種主要發(fā)生于面部中央的紅斑和毛細血管擴張的慢性皮膚病。因鼻色紫紅如酒渣故名酒渣鼻。本病以顏面部中央的持續(xù)性紅斑和毛細血管擴張,伴丘疹、膿皰、鼻贅為臨床特征。多發(fā)生于中年,男女均可發(fā)病。其確切病因不清楚,多種因素都有可能誘發(fā)或加重疾病,包括局部血管舒縮神經失調,毛囊蟲及局部反復感染,實用辛辣食物、飲酒、冷熱刺激、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內分泌功能障礙等。
對于此病,現代西醫(yī)學尚缺乏根治方法,一般采用抗菌消炎、鎮(zhèn)靜,補充維生素B族等對癥治療,療效不確切,且容易復發(fā)。
古代醫(yī)學多認為本病多責之于肺、胃、脾失調和淤血為患,《諸病源候論》酒渣皮候記載:“此由飲酒,熱勢沖面,而遇風冷之氣相搏所生,故令鼻面生鼻齄,赤瘡必然也。”《景岳全書》:“肺經素多風熱,色偽紅黑,而生鼓癤者,亦有之。”《素同·生氣通天論》“勞汗當風,寒薄為齄”,《外科大成》說:“酒齄鼻者,先由肺經血熱內蒸,次遇風寒外束,血淤凝結而成。”,由此可以看出酒渣鼻的發(fā)生發(fā)展就是由外向內,由肺(上焦)向脾、胃、心(中焦)傳變的過程。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酒渣鼻的中藥組合物,可針對性地調節(jié)相關臟腑器官,具有使用方便見效快,無毒副作用等特點,減輕了患者的心理和經濟負擔。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酒渣鼻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原料藥按重量份配比組成:水珠草35-45克、紫菀30-50克、高粱七30-50克、大棗15-25克、肥肉草10-20克、抱樹蓮15-25克、黃楊葉8-15克、花斑葉10-20克、甘露子10-20克、白花柴10-20克、木蘭寄生8-15克、青木香8-15克、鼠腎8-15克、土鱉蟲3-8克。
優(yōu)選的,一種治療酒渣鼻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原料藥按重量份配比組成:水珠草40克、紫菀40克、高粱七40克、大棗20克、肥肉草15克、抱樹蓮20克、黃楊葉10克、花斑葉15克、甘露子15克、白花柴15克、木蘭寄生10克、青木香10克、鼠腎10克、土鱉蟲5克。
本發(fā)明所用原料藥的藥理藥性分析如下。
水珠草:為柳葉菜科植物水珠草的干燥全草。性味:味辛;苦;性平。可宣肺止咳、理氣活血、利尿解毒。主治外感咳嗽;脘腹脹痛;痛經;月經不調;經閉;泄瀉;水腫;淋痛;瘡腫;瘭疽;癬癢;濕疣。
紫菀: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和根莖。性味:苦,溫。可溫肺下氣、消痰止咳。主治風寒咳嗽氣喘,虛勞咳吐膿血,喉痹,小便不利。《本草正義》記載:“紫菀,柔潤有余,雖曰苦辛而溫,非爆烈可比,專能開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滯,兼疏肺家氣血。凡風寒外束,肺氣壅塞,咳嗆不爽,喘促哮吼,及氣火燔灼,郁為肺癰,咳吐膿血,痰臭腥穢諸證,無不治之。”。
高粱七:為禾本科高粱屬植物擬高粱的根狀莖。性味:味甘、淡,性涼。歸經:歸脾、胃、肺經。可清肺熱、益氣血。主治癆傷咳嗽、吐血、泄瀉、消化不良、跌打腫痛。
大棗:選用鼠李科植物棗的成熟果實入藥。性味:甘,平。入脾經。可補脾胃,養(yǎng)營安神,緩和藥性。
肥肉草:為野牡丹科植物肥肉草的干燥全草。性味:味甘;苦;性涼。可清熱利濕、涼血消腫。主治痢疾;腹瀉;吐血;痔血。
抱樹蓮:為水龍骨科植物抱樹蓮的全草,曬干藥用。性味:甘;淡;微涼。歸肝、肺經,能解熱消炎,驅風散寒,清肺止咳及止血。主治濕熱黃疸;目赤腫痛;化膿性中耳炎;腮腺炎;淋巴結炎;疥癩;跌打損傷。
黃楊葉:為黃楊科植物黃楊或雀舌黃楊的葉,曬干入藥。性味:苦;平。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主治瘡癤腫毒;風火牙痛;跌打傷痛。
花斑葉:為葡萄科植物花斑葉的全草,曬干藥用。性味:辛,溫。有疏風解毒,消腫散瘀,接骨續(xù)筋的功效。治蕁麻疹,濕疹,過敏性皮炎,骨折筋傷,跌打扭傷,風濕麻木等功效。
甘露子:為唇形科水蘇屬植物甘露子的全草入藥。性味:甘,平。可祛風熱,利濕,活血散瘀。用于黃疸,小便淋痛,風熱感冒,肺癆,虛勞咳嗽,小兒疳積,瘡毒腫痛,蛇蟲咬傷。
白花柴:為亞麻科白花柴的葉,曬干入藥。性味:微甘,平。可活血散瘀,舒筋活絡。
木蘭寄生:為桑寄生科植物木蘭寄生的帶時莖枝。性味:苦;甘;微溫。歸肝、腎經。可補肝腎;祛風濕;安胎。主治腰膝酸痛;風濕痹痛;胎漏下血;胎動不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任金總,未經任金總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2674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