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城市污水提灌站及自提灌排水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26072.2 | 申請日: | 2016-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48435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0 |
| 發明(設計)人: | 羅昌明;羅科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羅昌明 |
| 主分類號: | E03F5/22 | 分類號: | E03F5/22 |
| 代理公司: | 重慶信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50218 | 代理人: | 鐘繼蓮 |
| 地址: | 402160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城市 污水 提灌 排水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城市污水排水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城市污水提灌站及自提灌排水系統。
背景技術
城市各類生產、生活所排放的污水,對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普遍問題。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污水排放方法是:除少數危害性較大的污水源外,大部分污水形成的污染源直接排放到城市的污水輸送主干管網中,然后,在大型的污水處理廠經過集中處理后,對外排放。
現有的城市污水輸送管網安裝時,均有千分之五的坡度,當城市污水管道安裝到一定深度時,需修建一座污水提灌站。現有的污水提灌站包括污水入口池和污水提灌池,污水入口池的入水口與污水管連通,小區污水經小區污水池匯集后由污水管排入污水入口池內;污水入口池的出水口與污水提灌池連通,在污水提灌池內設置有污水提灌泵數臺,用以將污水提升并排入下級污水管,再與下一個小區排放的污水匯集后進入下一級污水提灌站,或者進入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后排放。在很多面積較大的城市,從起點到終點的污水處理廠,建有多級提灌站,每級提灌站均需要設置數臺提灌泵,這種提灌站不僅浪費電力,增加政府投資,提灌站還需專人管理和維護,增加人力成本,并且提灌泵運作時噪音較大,形成一定的噪音污染,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休息;特別是沒有安裝雙電源的泵站,停電或線路檢修時,泵站采用柴油發電機組,噪音更大、氣體排放熏人,常使周邊居民怨聲載道。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運作時不需要外力作用而自然排水的城市污水提灌站,該提灌站不需要專人進行管理和維護,節省人力、電力,并且運作時不會產生機械噪聲污染。
更進一步,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城市污水自提灌排水系統。
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手段是:
一種城市污水提灌站,包括污水入口池和污水提灌池,污水入口池的入水口與進水污水管連通,污水入口池的出水口與污水提灌池連通,還包括溢流井和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包括依次連通、且密封設置的第一豎管、中間管和第二豎管;所述第一豎管豎向設置在污水提灌池內、且其進水端位于污水提灌池水位之下;第二豎管豎向設置在溢流井內、且其出水端位于溢流井水位之下;在所述溢流井上還設有供污水排出的溢流口,該溢流口的位置低于進水污水管下口、且高于第一豎管進水端。
進一步,還包括水泵和注水管,所述水泵設置在污水提灌池內,注水管的一端伸入排水管的中間管內,另一端與水泵連接。
更進一步,還包括排氣管,該排氣管的一端固定在排水管的第一豎管內壁,并且管口位于第一豎管與中間管的連接處,排氣管的另一端伸出污水提灌池的水面。
更進一步,所述排水管上、且位于中間管與第二豎管連接處設有止水閥。
更進一步,中間管的最高點不高于中間管與第一豎管連接處。
更進一步,所述第二豎管的出水端設置在靠近溢流井井底的位置。
更進一步,所述溢流口的位置低于污水入口池池底、且高于第一豎管進水端。
更進一步,所述污水提灌池的深度和溢流井的深度均大于污水入口池的深度。
更進一步,所述注水管和排氣管均采用熱熔方式固定在排水管內。
更進一步,包括多個上述的城市污水提灌站。
相比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設置溢流井和排水管,使排水管的進水端位于污水提灌池內,出水端位于溢流井內,由于出水端水面低于進水端水面,形成虹吸效應,在排水管內排盡空氣充滿水后,污水提灌池內的污水可自然由排水管排入溢流井內,并通過開設在溢流井上的溢流口排出,實現不需要外力作用而自然排水,不需要安排專人進行管理和值守,在運作時不會產生機械噪聲,不會對附近居民產生影響。
2、在排水管內設置與水泵連接的注水管,初次使用時,在水泵的作用下通過注水管往排水管內注水,以排盡排水管內的空氣,其結構簡單,排氣效果好。
3、在排水管內還設置排氣管,便于觀察排水管的排氣情況,方便控制注水時間,防止因排水管內空氣未能完全排盡而影響污水排出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提灌站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污水入口池,2為進水污水管,3為污水提灌池,4為過濾網,5為排水管,6為溢流井,7為水泵,8為注水管,9為排氣近,10為原市政出水污水管,11為溢流口,51為第一豎管,52為第二豎管,53為中間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羅昌明,未經羅昌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2607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管件在螺旋彎管機螺旋模上的氣動定位夾緊裝置
- 下一篇:一種壓花防波片壓印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