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送料推頭位置檢測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24980.8 | 申請日: | 2016-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268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27 |
| 發明(設計)人: | 楊宏悅;周杰;吳華;明玉周;夏國正;闞琛;郭和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重慶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B21/00 | 分類號: | G01B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悅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任曉航;馬皓 |
| 地址: | 10084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推頭 位置 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位置檢測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送料推頭位置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對運動部件的位置進行精確測定通常可以由位置開關或動態測 距技術來完成。位置開關分為行程開關和接近開關,行程開關利用機械行 程直接接觸驅動,在惡劣的工況下,這無疑會降低設備的可靠性;接近開 關則以電磁信號(非接觸式)作為輸入動作信號,這類定位控制方式則無 法在不便使用電器元件的環境中使用。同時,位置開關只能對運動部件的 位置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測,即它們不能檢測任意時刻運動部件的位置。常 用的動態測距技術有光柵測距、超聲波測距和激光測距等,其中拉繩位移 傳感器精度高,抗干擾性好,安裝方便、得到了越來越廣泛應用。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送料推頭位置檢測裝置, 能夠對料倉內不可視的送料推頭進行實時檢測,結構簡單、性能可靠、成 本低。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送料推頭位置 檢測裝置,所述送料推頭設置料倉內,該檢測裝置包括設置在料倉頂部且 與送料推頭同步運行的隨動小車,所述隨動小車的外部設有拉繩位移傳感 器,所述拉繩位移傳感器通過拉繩與隨動小車連接。
進一步,所述隨動小車與送料推頭之間設有磁力部件。
進一步,所述料倉的頂部設有用于隨動小車運行的小車導軌。
進一步,所述小車導軌與所述料倉合體設置或分體設置。
進一步,所述隨動小車的底部設有能夠在小車導軌上運行的車輪或滑 塊。
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在于:
(1)本發明利用拉繩位移傳感器與隨動小車的結合,利用拉繩位移傳 感器測量隨動小車的位置信息來反映送料推頭的位置信息,從而間接地檢 測送料推頭的位置,避免了在料倉中增加位置開關或者測量儀器導致結構 的復雜化;
(2)結構簡單、性能可靠、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側視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主視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側視圖。
圖中,1.料倉,2.隨動小車,3.送料推頭,4.小車導軌,5.拉繩 位移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3所示,是本發明送料推頭位置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該檢 測裝置包括設置在料倉1頂部且與送料推頭3同步運行的隨動小車2,隨 動小車2的外部設有拉繩位移傳感器5,拉繩位移傳感器5通過拉繩與隨 動小車2連接。
料倉1為中空的腔體,送料推頭3在料倉1的腔體中往復直線移動, 送料推頭3在料倉1中的運動是不可見的。
隨動小車2與送料推頭3之間設有相互吸引的磁力部件,在磁力的作 用下實現隨動小車2與送料推頭3的跟隨移動,由于磁場的傳播速度為光 速,而送料推頭3的運動速度不高,故可以認為該隨動小車與送料推頭的 運動同步。
小車導軌4設置在料倉1的頂部,與送料推頭3的往復移動方向平行, 小車導軌4與料倉1合體設置,隨動小車2在小車導軌4的約束下可以沿 該小車導軌移動。隨動小車2的底部設置車輪或滑塊,用于在小車導軌上 滑動。
拉繩位移傳感器5安裝與料倉1之外,其拉繩移動端連接在隨動小車 2上并能夠與該隨動小車2移動。
工作時,送料推頭3在料倉1中運動,由于送料推頭3與隨動小車2 之間有磁力相互吸引,則隨動小車2會跟隨送料推頭3運行,與料倉1發 生相對位移,從而反映出送料推頭的位置信息。
實施例2
如圖4、5所示,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與實施例1的區別 在于:小車導軌4與料倉1分離設置,并與該料倉保持一預設距離。
應當理解,以上借助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說明是示意性的 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閱讀發明說明書的基礎上可以對 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 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技術 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重慶大學,未經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重慶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2498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