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廢水強體微生物處理及中水回用資源化集成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610023793.8 | 申請日: | 2016-01-14 |
公開(公告)號: | CN105481188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24 |
發明(設計)人: | 高占平;付建新;孫陽;許魏;鮑紅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電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陳建和 |
地址: | 211102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廢水 微生物 處理 中水 資源 集成 方法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廢水處理并資源化的方法,尤其是工業廢水、市政污水處理集成技術,處理后的水可直接回用。
二、背景技術
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廢水排放量也在快速增加,水環境污染面監嚴重的問題,隨著水資源的逐漸枯竭和廢水排放量的增加,水的污染防治越顯重要和迫切,專家們經過不懈的努力,發明了針對不同廢水的多種水處理方法,尤其是生化處理,因其技術相對成熟,運行成本低而被廣泛應用于各類污水的處理。但從污水處理的運行實踐來分析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活性污泥活性低、性狀差,排水COD、BOD達不到設計要求或排放標準提高,現有設施無法應對,致使排水超標。
●采用生物膜法處理工藝時,在運行一段時間后,其填料或濾料上會沉積大量的污泥,致使生物膜活性降低,若更換填料不但費用大,還需停產。
●剩余污泥排放量大,污泥脫水處理耗電、耗藥費用高,工業污泥的最終處理難度大,易造成二次污染,處理費用更高。
●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排水量增加或排水的濃度提高,現有的處理設施(構筑物和設備)無法滿足要求。
●為達到中水回用和實現零排放的目的,投資及運行費用過高。
●污水處理產生惡臭,造成周邊環境污染。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釆用提高微生物生理活性的辦法,為了提高微生物活性,研究“強體微生物及中水回用廢水資源化集成技術”相關內容。能成功地解決了上述難題。這是生化處理技術的重大進步和突破,也是對水環境保護的重大貢獻。
強體微生物活化技術是在活化劑參與下利用活化罐激活、選擇、馴養、增殖高活性微生物、并實施連續添加的方法以控制并穩定微生物種群的技術。
篩選、馴養并利用微生物的優勢主導現象培養的高活性微生物構成有機物分解的生物鏈,將其接種的反應器內,利用多種不用的菌群,提高對有機污染物的分解能力,利用高活性微生物生物代謝過程,廢水中的有害物質得以轉化與分解,以達到廢水處理的目的。同時高活性微生物能夠促進廢水中未分解物質和EPS的分解、去除沉積污泥,控制生物膜肥大化的發生,進而控制生物膜厚度。
由于該技術是提高微生物生理活性,特別是在難降解的廢水中,在活化劑的刺激下,休眠的高活性微生物被激活并與原有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形成新的種群結構,提高活性的新的種群結構通過高活性的微生物群落自身分泌出的粘性高分子物質粘結成團,成為有一定大小的絮體(活性污泥),這種活性污泥是由高活性的特殊微生物組成,改善了原有活性污泥的性質,提高了活性污泥膠團對有機物的分解能力并促使具有高分解能力的微生物增殖,同時又具有更加優良的沉降性、凝集性,從而達到大幅度提高生化處理能力的目的。
生化尾水的深度處理,通常為去除有機物、氨氮、懸浮物等污染物,而采用曝氣生物濾池、混凝沉淀以及砂過濾等裝置,處理環節多,設備投資、運行費用都比較高,針對此情況,研究的組合式生物濾池裝置,集曝氣生物濾池與砂濾池于一體,一個組合裝置內實現對有機物、氨氮、懸浮物的去除,集成化程度高,減少了設備占地、投資和運行費用。
三、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集成化的污水處理技術,針對市政污水或工業廢水,在生物處理系統的基礎上,通過強體微生物技術,實現對生物處理系統處理效果的提升,并通過集成化的組合式生物濾池裝置,實現對出水的深度處理,達到出水直接回用要求。本發明基于生物處理系統,強調生物處理系統的強化和生化尾水的集約化處理。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廢水強體微生物處理及中水回用資源化集成方法,包括廢水生物處理強化和廢水深度集成化處理方法;廢水生物處理強化處理方法采用微生物培養及投加裝置、活化液投加裝置進行強體微生物的培養并生化處理生活廢水;廢水深度集成化處理方法采用組合式生物濾池裝置;廢水生物處理強化處理時以生物池的水引入微生物培養及投加、營養液投加裝置,在裝置的曝氣接觸的培養區內,在曝氣的條件下,篩選出適合好氧繁殖的微生物;培養區活化好的活化液分批次打入后道的攪拌區;然后攪拌區內用同樣生物池的水充滿后,用泵均勻打入生物池好氧生化處理進口端;培養區每批次出料后再用生物池的水注滿進行下一批次的培養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電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電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2379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