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油茶育苗復合基質及其配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23268.6 | 申請日: | 2016-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034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20 |
| 發明(設計)人: | 劉凱;梁國校;陳國臣;梁斌;夏瑩瑩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5G3/00 | 分類號: | C05G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智京通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孫文彬 |
| 地址: | 530002 廣***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茶 育苗 復合 基質 及其 配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茶栽培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油茶育苗復合基質及配 制方法。
背景技術
油茶(Camelliaoleifera),屬山茶科山茶屬多年生常綠喬木,是 我國重要的木本油料樹種,與油棕、油橄欖和椰子并稱為世界四大木 本食用油料植物。從油茶成熟種子中用壓榨方法得到的脂肪叫油茶籽 油,油茶籽油中富含油酸和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一般在90% 以上,其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可與橄欖油相媲美,是名副其實的優質 食用植物油。鑒于油茶生產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培育油茶優良健壯 的種苗具有廣泛的市場前景。
育苗基質是培育油茶苗木的關鍵,是苗木賴以生長的基礎。輕基 質容器育苗是近年來林業苗木培育的一項新技術,其基質具有透氣、 透水、苗木質量好、重量輕、便于運輸等優點,但吸水、保水性能相 對于土壤重基質較差,在苗圃工廠化育苗噴淋水分充足條件下不為明 顯。油茶造林一般都在山地,高溫干旱是影響苗木成活的主要因素, 尤其在干旱地區,其基質的吸水、保水性能是苗木安身立命之本。提 供一種配方合理、保水性強、干旱地區移栽種植易成活的油茶育苗復 合基質及配制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配 方合理、保水性強、干旱地區移栽種植易成活的油茶育苗復合基質及 配制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油茶育苗復合基質,由如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紅心土2-10份;
椰糠粉1-5份;
礫石1-2份;
油茶殼0.5-3份;
黃腐酸0.2-1.5份。
一種油茶育苗復合基質,由如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紅心土5份;
椰糠粉2份;
礫石1.5份;
油茶殼1份;
黃腐酸0.5份。
進一步的,所述油茶殼為碳化的油茶殼。
進一步的,所述基質的PH值為5.0~6.5,基質粒徑2~8mm。
進一步的,所述油茶殼為碳化的油茶殼,粉碎成≤8mm顆粒狀。
進一步的,所述椰糠粉為椰糠磚浸水完全膨脹、打碎拌勻,蓋上 薄膜自然堆漚3個月以上。
進一步的,上述油茶育苗復合基質的配制方法為,,依照原料比 例將經過粉碎的紅心土、油茶殼同礫石、泥炭土、黃腐酸充分混合后 蓋上薄膜備用。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明的基質配方中的椰糠粉、黃腐酸原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 及保水性,在干旱地區移栽種植,充分保證了苗木成活率。
2.配方中使用的礫石,粉碎、碳化的油茶殼,使得基質透氣性好, 有利于油茶根系的發育生長,茶殼又得到了循環利用。
3.本發明的油茶育苗基質的主要成份為自然土壤紅心土基質,介 于純泥土育苗與無土輕基質之間。用此基質培育的油茶苗木根系比用 純紅心土基質培育的油茶苗木根系發達,在干旱地區種植比用輕型基 質培育的油茶苗木成活率更高,特別在5~6月造林尤為顯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一種油茶育苗復合基質,由如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紅心土2-10份;
椰糠粉1-5份;
礫石1-2份;
油茶殼0.5-3份;
黃腐酸0.2-1.5份。
一種油茶育苗復合基質,由如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紅心土5份;
椰糠粉2份;
礫石1.5份;
油茶殼1份;
黃腐酸0.5份。
所述油茶殼為碳化的油茶殼。
所述基質的PH值為5.0~6.5,基質粒徑2~8mm。
所述油茶殼為碳化的油茶殼,粉碎成≤8mm顆粒狀。
所述椰糠粉為椰糠磚浸水完全膨脹、打碎拌勻,蓋上薄膜自然堆 漚3個月以上。
上述油茶育苗復合基質的配制方法為,,依照原料比例將經過粉 碎的紅心土、油茶殼同礫石、泥炭土、黃腐酸充分混合后蓋上薄膜備 用。
實施例1.(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民安林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未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2326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