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煤氣脫硫方法及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20837.1 | 申請日: | 2016-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41988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3 |
| 發明(設計)人: | 朱本啟;亓棟;莊永法;孟凡生;胡云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兗礦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兗礦國際焦化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78 | 分類號: | B01D53/7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趙青朵 |
| 地址: | 2735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煤氣 脫硫 方法 及其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煤氣或半水煤氣脫硫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煤氣脫硫方法及其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用于甲醇補碳水煤氣的脫硫工藝很多,主要方法就是先加氫、水解把有機硫轉化為無機硫,然后通過氧化鋅、氧化鐵或活性炭,脫除硫化氫。其中加氫有鈷鉬加氫和鐵鉬加氫,都需要較高溫度;水解分常溫水解和中溫水解,中溫水解需要150~200度,常溫水解雖然可以溫度較低,但在入口有機硫大于50ppm的情況下,有機硫的水解率不高。氧化鋅、氧化鐵、活性炭脫除硫化氫基本在常溫下運行。這樣現行的脫硫工藝存在先提溫后降溫的問題,同時工藝流程長,設備復雜,能耗高,投資大。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水煤氣脫硫方法及其系統,本發明提供的水煤氣脫硫系統在較低的溫度下進行,工藝簡單,能耗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水煤氣脫硫系統,包括:
除油器;
入口與所述除油器的出口相連的粗脫硫塔;
第一入口與所述粗脫硫塔的出口相連的第一氣體換熱器;
入口與所述第一氣體換熱器的第一出口相連的氣體冷卻器;
入口與所述氣體冷卻器的出口相連的氣液分離器;
入口與所述氣液分離器的出口相連的脫硫脫碳塔,所述脫硫脫碳塔的出口與所述第一氣體換熱器的第二入口相連;
入口與所述氣體換熱器的第二出口相連的第一精脫硫塔;
入口與所述第一精脫硫塔的出口相連的第二精脫硫塔;
所述第一精脫硫塔和所述第二精脫硫塔內設置有JTZX型常溫活性炭精脫硫劑。
優選的,還包括入口與所述第二精脫硫塔出口相連的第三精脫硫塔,所述第三精脫硫塔內設置有JTZX型常溫活性炭精脫硫劑。
優選的,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氣體換熱器與所述氣體冷卻器之間的第二氣體換熱器,所述第一氣體換熱器的第一出口與所述第二氣體換熱器的入口相連,所述第二氣體換熱器的出口與所述氣體冷卻器的入口相連。
優選的,還包括與所述脫硫脫碳塔相連的冷卻循環系統,所述冷卻循環系統包括:
入口與所述脫硫脫碳塔的第二出口相連的NHD冷卻器;
入口與所述NHD冷卻器的出口相連的高壓閃蒸槽;
入口與所述高壓閃蒸槽的出口相連的低壓閃蒸槽;
入口與所述低壓閃蒸槽的出口相連的再生塔;
入口與所述再生塔的出口相連的循環泵;
入口與所述循環泵的出口相連的氨冷器,所述氨冷器的出口與所述脫硫脫碳塔的第二入口相連。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水煤氣脫硫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含硫水煤氣依次通過除油器、粗脫硫塔、第一氣體換熱器、氣體冷卻器、氣液分離器和脫硫脫碳塔進行處理后,得到反應氣體;
B)將所述反應氣體通過第一氣體換熱器后,再依次經過第一精脫硫塔進行精脫硫和第二精脫硫塔進行精脫硫,得到脫硫水煤氣,所述第一精脫硫塔和所述第二精脫硫塔內分別裝填有JTZX型常溫活性炭精脫硫劑。
優選的,所述反應氣體中COS的含量為23~28mg/m3,H2S的含量為0mg/m3。
優選的,所述反應氣體通過第二精餾塔進行精脫硫后,還通過第三精餾塔進行精脫硫,得到脫硫水煤氣,所述第三精脫硫塔內分別裝填有JTZX型常溫活性炭精脫硫劑。
優選的,所述第一精脫硫塔進行精脫硫的溫度為30~60℃,壓力為2.1~2.3MPa;
所述第二精脫硫塔進行精脫硫的溫度為30~60℃,壓力為2.1~2.3MPa;
所述第三精脫硫塔進行精脫硫的溫度為30~60℃,壓力為2.1~2.3MPa。
優選的,所述脫硫水煤氣中COS的含量<0.15mg/m3,H2S的含量為0mg/m3。
優選的,所述含硫水煤氣按照體積百分數包括以下主要成分:
14.35%~16.43%的CO2;
41.04%~42.51%的CO;
39.33%~41.86%的H2;
0.65%~0.88%的CH4;
0.35%~0.68%的N2;
0.21%~0.75%的O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兗礦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兗礦國際焦化有限公司,未經兗礦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兗礦國際焦化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2083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