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垂直或短距起降固定翼飛行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19308.X | 申請日: | 2016-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4602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06 |
| 發明(設計)人: | 沈旭初;歐陽瑋 | 申請(專利權)人: | 綿陽空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C29/00 | 分類號: | B64C29/00;B64C27/28;B64C3/36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沈強 |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綿陽市科***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垂直 起降 固定 飛行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飛行器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垂直或短距起降固定翼飛行器。
背景技術
垂直/短距起降固定翼飛機相比直升機,具有飛行速度快,飛行時間長,油耗低的優點,相比固定翼飛機,具有起降方便,殼空中懸停,無需大機場和長的滑行跑道的優點。因而這種技術一直受到極大的關注,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航空界就一直開展這種技術研究,但是直到目前為止,量產的飛機僅有魚鷹、鷂式飛機、雅克141、F35等能夠實現垂直/短距起降,水平飛行。這些飛機采用垂直起降方式時,需要的升力和功率特別大,因而使得動力系統具有很大的重量,從而大幅降低了飛機的航程、有效載荷和航時。技術驗證機方面,航空界發研究過XV-3、X-22A、XC-124A、CL-84、“伏托爾”76等43種不同的型號的這類飛機,但大都以失敗告終,只有美國貝爾直升機公司成功地研制出了XV-3,XV-15,并在XV-15的基礎上成功地研制出軍用型“魚鷹”及民用型BA609傾轉旋翼機。經過漫長的探索研究之后,傾轉旋翼機終于真正地投入了實際應用。鷂式飛機、雅克141、F35等采用的渦輪噴氣發動機動力轉向及高升力涵道風扇方案,其能量效率太低,導致飛機的有效載荷太小,油耗太大,并不適合用作運輸機使用,也不適合民用飛機使用。
現有的v22魚鷹采用的左右并列可傾轉雙旋翼技術,v22通過在主翼的翼稍安裝兩個可以傾轉90度的旋翼來提供起飛時的升力和控制力矩,在平飛時,逐漸將朝上的槳盤向前傾轉,產生向前的拉力,使得飛機加速,在達到一定的速度后,主翼已經可以產生足夠的升力,這是升力槳盤朝前,提供牽引力,推動飛機前進,尾翼提供控制力矩,保持飛機平衡和操控。
該技術有著以下缺點:
垂直起飛時,機翼仍然保持水平,槳盤有一部分面積與機翼重疊,使得槳盤升力被抵消一部分,降低了槳的效率,增大了功耗;
發動機和動力系統安裝在機翼翼稍,形成了一個梢部載荷和重量很大的懸臂梁結構,使得結構非常容易發生震動,這也是v22前期的技術驗證機失敗的主要原因,要降低震動,就必須增強結構,這樣就會大大增加結構重量,同時限制主翼的展弦比;
主翼氣動效率,也就是升阻比較低。由于布局方式的限制,這種方案的主翼展弦比都比較小,也就使得整機升阻比較小,這樣會增大油耗,降低航程,所以這類飛機的航程雖然比直升機大,但還是遠小于同級別的常規布局飛機
這類飛機在采用滑行起飛方式時,由于槳葉太長,螺旋槳無法完全放到水平位置,這樣會限制其滑跑方式下的最大起飛重量;
該飛機在采用短距滑跑起飛時,若起飛速度太低,則可能因尾翼無法提供足夠舵效而無法起飛,這樣制約了其采用短距起飛模式下,最小起飛距離和離地速度。
現有的CanadairCL-84Dynavert傾轉旋翼機,這種飛機采用的方案為:兩臺發動機裝在機翼的中部,與機翼固定連接,旋轉機構裝在機身與機翼連接處,機翼連同發動機一起旋轉0-90°,同時在尾部加裝一個朝上的升力旋翼,以便在垂直起飛或者降落時,提供控制力矩。垂直起飛時,機翼直接旋轉90°,主升力風扇啟動拉升飛機,同時尾部的升力風扇提供控制力矩,保持飛機平衡。升空后,主機翼連同螺旋槳一起轉向水平方向,飛機轉入水平飛行模式。
該技術有著以下缺點:
整個機翼連同動力系統一起轉動,還要保持結構穩定,這會使得轉向機構的重量大幅增加,這樣就會大大增加飛機結構重量;
主翼連同動力系統一起傾轉,使得飛機所受的氣動力和力矩在這個過程中變化非常復雜,同時飛機的重心也在大幅變化,導致飛機的控制非常困難;
這類飛機在采用滑行起飛方式時,由于槳葉太長,螺旋槳無法完全放到水平位置,這樣會限制其滑跑方式下的最大起飛重量;
該飛機在采用短距滑跑起飛時,若起飛速度太低,則可能因尾翼無法提供足夠舵效而無法起飛,這樣制約了其采用短距起飛模式下,最小起飛距離和離地速度。
尾部垂直方向的螺旋槳,只在起降過程中發生作用,在轉入平飛后,導致整機氣動效率降低,影響飛機的航程及航時。
現有的BELLX-22A傾轉旋翼機,采用前后排列的雙翼布局,在前翼和后翼的翼梢都裝有一個涵道風扇,總共四個涵道風扇。每個涵道風扇的尾部還裝有一個舵面,用于提供控制力矩和曾升。通過翼稍的4個可以傾轉90度的旋翼來提供起飛時的升力和控制力矩,在平飛時,逐漸將朝上的槳盤向前傾轉,產生向前的拉力,使得飛機加速,在達到一定的速度后,機翼已經可以產生足夠的升力,這是升力槳盤朝前,提供牽引力,推動飛機前進,尾翼提供控制力矩,保持飛機平衡和操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綿陽空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綿陽空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1930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