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PM2.5濃度的估算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18267.2 | 申請日: | 2016-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7808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橋;陳輝;厲青;王中挺;張麗娟;毛慧琴;周春艷;馬鵬飛;張玉環;陳翠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 地址: | 100029***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pm sub 2.5 濃度 估算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PM2.5濃度估算方法及系統。該PM2.5濃度的估算方法包括:接收衛星傳輸的衛星遙感數據,并根據衛星遙感數據獲取氣溶膠光學厚度AOD;從全球氣象預報系統GFS中獲取氣象預報數據,并根據氣象預報數據獲取大氣邊界層高度HPBL和近地面相對濕度RH;獲取地面站點采集的PM2.5數據;根據地面站點的地理位置信息,對相同時間點的PM2.5數據、AOD、HPBL以及RH進行空間匹配;根據空間匹配后的PM2.5數據、AOD、HPBL以及RH建立地理加權回歸模型,并根據地理加權回歸模型估算PM2.5濃度。本發明通過引入氣象預報數據中的HPBL和RH,并對AOD、HPBL、RH以及地面站點采集的PM2.5數據進行空間匹配,以評估區域內的PM2.5濃度,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估算精確高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大氣環境遙感監測領域,具體涉及一種PM2.5濃度估算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作為一種主要的大氣污染物,氣溶膠粒子對公共健康的影響已經是公認的事實,直接威脅著人類生存與可持續發展。其中,細顆粒物 PM2.5(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2.5μm的顆粒物)可達人體的肺泡區xx,粒徑小于5μm的顆粒物可達到肺泡區xx,部分更小的粒子甚至可以通過毛細血管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對心臟及心血管造成較大危害2012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公布的《全球環境展望5》指出,每年有近200 萬的過早死亡病例與顆粒物污染有關。我國大氣細顆粒物(PM2.5) 污染也十分嚴重,年均濃度超過發達國家3到5倍,大氣低能見度的范圍和程度在逐年擴展,我國東部地區多次出現持續4-5天的大范圍嚴重灰霾天氣。
準確獲取PM2.5的時空分布、來源及傳輸路徑是衡量其污染影響,制定顆粒物防治政策的重要保障。當前PM2.5監測主要依靠地面站點,然而由于觀測設備一般昂貴且維護復雜,環境監測站點分布不均且數量有限,無法全面、動態的反映顆粒物在較大區域內的空間分布,難以對污染物來源、輸送通道進行準確分析。衛星遙感具有在大空間范圍內連續、動態獲取大氣信息的優勢,能夠在不同尺度上反映污染物的宏觀分布趨勢、源匯分布和傳輸路徑,為大氣污染的全方位立體監測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來源。
近年來,衛星遙感數據被廣泛用于顆粒物及污染氣體監測,對空氣質量政策制定和大氣污染預報有著巨大的應用價值;但是,直接由 AOD產品估算區域尺度近地面PM2.5濃度面臨著大量的不確定性,其時間和空間適用性有限。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PM2.5濃度估算方法及系統。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PM2.5濃度估算方法,包括:
接收衛星傳輸的衛星遙感數據,并根據所述衛星遙感數據獲取氣溶膠光學厚度AOD;
從全球氣象預報系統GFS中獲取氣象預報數據,并根據所述氣象預報數據獲取大氣邊界層高度HPBL和近地面相對濕度RH;
獲取地面站點采集的PM2.5數據;
根據所述PM2.5數據中攜帶的地理位置信息,對相同時間點的所述PM2.5數據、所述AOD、所述HPBL以及所述RH進行空間匹配;
根據空間匹配后的所述PM2.5數據、所述AOD、所述HPBL以及所述RH建立地理加權回歸模型;
根據所述地理加權回歸模型估算PM2.5濃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未經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1826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