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功能微膠囊型緩蝕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17795.6 | 申請日: | 2016-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01456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05 |
| 發明(設計)人: | 肖正剛;孫娜;孟祥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6B23/00 | 分類號: | C06B23/00;B01J13/14;C23F1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鄒偉紅 |
| 地址: | 21009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功能 微膠囊 型緩蝕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多功能微膠囊型緩蝕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功能微膠囊型緩蝕劑以吸熱材料石蠟為囊芯材料,以有機聚合物為囊壁材料,以雙親改性的無機納米粒子為囊壁的添加劑,所述的有機聚合物選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甲酯和聚苯乙烯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的雙親改性的無機納米粒子為經親水性單體和疏水性單體共同改性制備,所述的親水性單體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所述的疏水性單體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或苯乙烯,所述的雙親改性的無機納米粒子的粒徑為20~100nm,所述的無機納米粒子選自氮化硅、氮化硼或二氧化鈦,所述的有機聚合物的單體、雙親改性的無機納米粒子和石蠟的質量比為80~200:1~13:10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微膠囊型緩蝕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1,無機納米粒子表面的雙親改性:
將無機納米粒子高速剪切分散于乙酸乙酯中,然后加入硅烷偶聯劑KH550和α-溴代異丁酰溴,70~80℃攪拌3~5h后離心,并將離心產物與親水性單體和疏水性單體混合均勻,然后加入CuBr/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作為催化體系,氮氣保護下,攪拌至反應完全,得到雙親改性的無機納米粒子,所述的親水性單體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所述的疏水性單體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或苯乙烯;
步驟2,油水乳液的制備:
將乳化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助乳化劑聚乙烯醇溶于去離子水中,其中乳化劑與水的質量比為0.5~2:100,助乳化劑與水的質量比為0.01~0.02:100,加熱攪拌溶解得到溶液A;將石蠟、雙親改性的無機納米粒子和單體,預混合得到溶液B;劇烈攪拌下將溶液B逐滴加入溶液A中,高速剪切分散后得到穩定的油水乳液;
步驟3,多功能微膠囊型緩蝕劑的制備:
將步驟2得到的油水乳液氮氣保護下加入引發劑偶氮二異丁腈,升溫至70~85℃,繼續攪拌至反應完全得到微膠囊乳液,乙醇沉淀后洗滌、干燥得到多功能微膠囊型緩蝕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微膠囊型緩蝕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乳化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與石蠟的質量比為0.17~0.67:1。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微膠囊型緩蝕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單體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中的一種或幾種。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微膠囊型緩蝕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高速剪切的速度為1000~2000r/min,剪切時間為30~60min。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微膠囊型緩蝕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的引發劑偶氮二異丁腈與單體的質量比為0.01~0.03:1。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微膠囊型緩蝕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的反應時間為2h~5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理工大學,未經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17795.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純苯提純方法
- 下一篇:玉米種植用底肥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