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遞強混凝土壁分段夾矸讓限沿空留巷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16918.4 | 申請日: | 2016-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25927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10 |
| 發明(設計)人: | 胡善超;郭偉耀;譚云亮;寧建國;尹延春;于鳳海;牟文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D11/04 | 分類號: | E21D11/04;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張紅鳳 |
| 地址: | 266590 山東省青***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凝土 分段 夾矸讓限沿空留巷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適用范圍較廣的沿空留巷方法,具體涉及一種遞強混凝土壁分段夾矸讓限沿空留巷方法。
背景技術
沿空留巷,即,無煤柱開采技術作為一個“既老又新”的課題,其不但降低了巷道萬噸掘進率,而且消除了區段間煤柱的煤炭資源損失。說它“老”,是因為沿空留巷從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提出并在個別煤礦試驗并取得成功;說它是“新”,是因為對于沿空留巷的普遍適用性還沒有定論。特別是,沿空留巷的圍巖變形規律和巷旁支護的參數設計,至今還未形成規范。近年來,混凝土噴射技術的發展,大幅降低了巷旁充填施工的勞動強度;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的周期。
在沿空留巷中,巷旁支護體需要滿足強度足夠大、切頂及時、密閉性好,又能防漏風,并且具有一定的可縮性,以適應基本頂的運動。
如何改進現有巷旁支護體的布置方法,即:在安全、有效、適用性大的巷旁充填的基礎上,通過布置方式上的改進,進一步降低留巷成本,已經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研究的熱點和長期以來渴望解決,但一直未能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巷旁支護體及其布置方法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遞強混凝土壁分段夾矸讓限沿空留巷方法,該方法所采用的巷旁支護體結構簡單、所消耗的原材物料相對較少,支護效果好,適用性較強,減少礦區污染,且綜合成本低。
其技術解決方案包括:
一種遞強混凝土壁分段夾矸讓限沿空留巷方法,所采用的巷旁支護體包括內壁、矸石墻和外壁;
其中,所述內壁、外壁均是由多配比的混凝土材料構筑而成的遞進強度充填體;
所述矸石墻由多個矸石編織袋壘砌而成,其中相鄰的上下袋體中間設有讓壓夾墊;
留巷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結合理論知識,估算巷旁支護體的讓壓支護阻力,并分別設計內壁、矸石墻和外壁的寬度值,以及用于構筑內壁和外壁的混凝土材料的配比;
步驟二、隨工作面推進,當懸頂長度接近于老頂巖梁的垮落步距時,利用步驟一設計好的混凝土材料配比構筑內壁,構筑一定長度后,預留的工作面懸頂長度滿足工作面開采的需求;
步驟三、待內壁初步凝固穩定后,按步驟一設計好的矸石墻寬度值將矸石編織袋壘砌于內壁外側,所述矸石編織袋緊貼在所述內壁上,將讓壓夾墊放置在相鄰的上下袋體之間,將矸石墻與內壁之間的間隙用混凝土澆灌;
步驟四、按照步驟一設計好的混凝土材料配比,并結合薄木板架設充填空間構筑外壁,內壁所需混凝土材料和外壁所需混凝土材料配比相同,所述內壁寬度值與外壁寬度值相等,所述外壁長度為矸石墻長度的1.2倍;
步驟五、密封巷旁支護體與頂板之間的縫隙;
步驟六、待下一次回采結束后,重復步驟一、步驟二,每次在步驟三中間隔一定的距離壘砌矸石墻,接著重復步驟四、步驟五…如此循環,完成留巷作業。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優選方案,步驟一中,主要結合工作面參數、采區地質概況和圍巖應力大小估算巷旁支護體的讓壓支護阻力。
作為本發明的另一個優選方案,所述遞進強度充填體自上而下分別為低壓區、高壓區和限定變形區,所述限定變形區混凝土的強度≥25MPa。
優選的,所述矸石墻為長方體形狀,且在沿巷道軸線方向斷開一定距離而分段壘砌。
優選的,所述內壁、矸石墻和外壁有同等的讓壓力。
優選的,所述讓壓夾墊為氣囊體。
本發明所帶來的有益技術效果:
本發明采用縱向間斷的混凝土并分為內壁與外壁,顯著降低成本;且整個混凝土壁為分層遞強的讓壓結構(自上而下分別為低壓區、高壓區和限定變形區),在頂板下沉初期對于頂板起到允許變形的支護效果,由于分為高低兩種強度讓壓效果,因此可以避免所預計壓力大小的不可定因素的影響,低壓區部分為所推算讓壓作用的預計壓力;達到更好保證留巷安全、留巷效果、減少成本的目的。
而由于礦井開采存在不可定的因素,為保證安全在內壁與外壁之間的空隙內壘砌矸石墻,且為分段布置,進一步增大了整個巷旁支護體的安全性,且可以有效解決礦井矸石山的污染問題;同時矸石墻的內部添加讓壓夾墊,聯合內外壁同時起到讓壓作用,防止自身不可壓縮性而被壓壞,喪失支護能力,從而達到減少礦區污染、增強支護效果、支護安全的目的。
在巖梁運動后期,利用混凝土壁底部高強度充填體、壓縮后的矸石墻對巷道頂板實施了更為有效的“限定變形”控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科技大學,未經山東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1691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