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分片及多特征自適應融合的目標跟蹤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15123.1 | 申請日: | 2016-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545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0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文舉;姚建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應用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6T7/20 | 分類號: | G06T7/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吳寶根 |
| 地址: | 200235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分片 特征 自適應 融合 目標 跟蹤 方法 | ||
1.一種基于分片及多特征自適應融合的目標跟蹤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 如下:
步驟S1:從視頻圖像的當前幀中選定一個區域作為跟蹤目標,并將跟蹤目標分 成多個目標模板片;
步驟S2:取視頻圖像的下一幀,并將該幀定義為當前幀;
步驟S3:從當前幀中選取多個候選區域,并按照跟蹤目標的分片方式,將每個 候選區域分成多個候選片,并且在每個候選區域中,各個候選片與各個目標模板片 一一對應;
步驟S4:對于每個候選區域,計算該候選區域中的每個候選片與對應目標模板 片之間的巴氏距離,并計算并將滿足bi≤ω的候選片定義為遮擋片;
其中,n為候選區域中的候選片的數量,bi為候選區域中的第i個候選片與第i 個目標模板片之間的巴氏距離,ω為預先設定的遮擋判斷閾值;
步驟S5:選取最大的候選區域作為選定區域,并對選定區域進行遮擋判斷;
如果有則判定選定區域未發生遮擋,則轉至步驟S6;
如果有則判定選定區域發生部分遮擋,則轉至步驟S7;
如果有則判定選定區域被完全遮擋,則轉至步驟S8;
其中,A0為選定區域中的遮擋片的數量,A1為選定區域中的候選片的總數;
步驟S6:對選定區域采用融合色度及邊緣信息的融合方法進行跟蹤,然后再轉 至步驟S2;
步驟S7:通過反向投影法得到當前幀的差分圖像,再對該差分圖像進行腐蝕、 膨脹處理,再判斷選定區域的遮擋類型;
如果有則判定選定區域的遮擋類型為自遮擋,則轉至步驟S71;
如果有則判定選定區域的遮擋類型為關聯性遮擋或非關聯性遮擋, 則轉至步驟S72;
其中,At為當前幀與前一幀疊加后的像素總數,Bt為當前幀的選定區域與前一 幀的選定區域疊加后的像素總數,T為預先設定的遮擋類型判斷閾值;
步驟S71:對選定區域采用融合顏色和角點特征的融合方法進行跟蹤,然后再 轉至步驟S2;
步驟S72:判斷遮擋物與跟蹤目標的速度、加速度是否一致,如果遮擋物與跟 蹤目標的速度、加速度一致,則判定選定區域的遮擋類型為關聯性遮擋,則轉至步 驟S721,反之則判定選定區域的遮擋類型為非關聯性遮擋,則轉至步驟S722;
步驟S721:對跟蹤目標的目標模板片進行更新,然后再轉至步驟S2;
跟蹤目標的目標模板片更新方法為:對于選定區域中的每一個候選片,如果有 bi>X,則將第i個目標模板片替換為選定區域中的第i個候選片,bi為選定區域中 的第i個候選片與第i個目標模板片之間的巴氏距離,X為預先設定的模板更新閾 值;
步驟S722:從選定區域的各個候選片中,選取與對應目標模板片之間的巴氏距 離最大的3個候選片作為有效片,并將該3個候選片的組合作為新的跟蹤目標,將 該3個候選片作為新的跟蹤目標的3個目標模板片,然后再轉至步驟S2;
步驟S8:取視頻圖像的后續第K幀,并將該幀定義為當前幀,并在當前幀中通 過坐標變換尋找各個目標模板片的最佳匹配區域,并選擇匹配度最高的一個最佳匹 配區域作為候選目標,如果候選目標與對應目標模板片之間的巴氏距離大于Tb,則 判定找到跟蹤目標,則將候選目標所在的位置設定為跟蹤目標的新位置,并轉至步 驟S2,反之則重復本步驟;
其中,Tb為預先設定的目標驗證閾值,K為預先設定的常數,K的取值為2~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應用技術學院,未經上海應用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1512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