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方向落梁防止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13511.6 | 申請日: | 2016-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68843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11 |
| 發明(設計)人: | 張建東;劉朵;楊登松;童浩;楊勇;毛蘇毅;陳柯呈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1D19/00 | 分類號: | E01D19/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市中南偉業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倩 |
| 地址: | 210017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方 防止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橋梁工程防護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多方向落梁防止裝 置。
背景技術
從歷次強烈破壞性地震災害中可以看出,橋梁上部結構自身因直接的 地震動力效益而毀壞的現象極為少見,但因支承長度不足、支承連接件失 效等引起的落梁、主梁的移動、扭曲、裂縫等現象常有發生,其中落梁現 象極為嚴重。橋梁作為交通線上的樞紐工程,一旦發生落梁破壞,將使整 個交通網絡陷入癱瘓,嚴重阻礙救援及災后重建工作。我國是一個地震多 發的國家,但對橋梁防落梁的研究,與其他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有鑒于上述現有的橋梁防落梁存在的缺陷,本設計人,積極加以研究 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多方向落梁防止裝置,使其更具有實用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橋梁防落梁存在的缺陷,而提供 一種新型多方向落梁防止裝置,避免地震中落梁事故的發生,從而更加適 于實用,且具有產業上的利用價值。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 本發明提出的多方向落梁防止裝置,包括有預應力鋼絞線和錨固螺母,所 述預應力鋼絞線至少為一根,連接設置在背墻和梁體之間,所述預應力鋼 絞線的兩端分別通過錨固螺母固定在所述背墻和梁體上;所述預應力鋼絞 線傾斜的連接在背墻和梁體上。
更進一步的,前述的多方向落梁防止裝置,所述預應力鋼絞線至少為 兩根,兩根預應力鋼絞線均連接在背墻和梁體之間,兩根預應力鋼絞線在 中間位置交匯。
更進一步的,前述的多方向落梁防止裝置,所述預應力鋼絞線與梁體 連接處設置有緩沖橡膠。
更進一步的,前述的多方向落梁防止裝置,所述緩沖橡膠的外側設置 有彈簧。
更進一步的,前述的多方向落梁防止裝置,所述預應力鋼絞線與背墻 的連接位置處,在錨固螺母與背墻之間還設置有剛墊片。
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多方向落梁防止裝置至少具有下列優點:
本發明的多方向落梁防止裝置,整體的結構構造比較簡單,施工方便, 既有可靠的縱向防落梁性能,又具有良好的橫向防落梁效果,功能完善, 結構簡潔,避免地震中落梁事故的發生,達到抗震設防的目的,提高結構 的構造安全性能。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 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 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多方向落梁防止裝置的俯視圖;
圖2為本發明多方向落梁防止裝置的主視圖;
圖中標記含意:1.預應力鋼絞線、2.剛墊片、3.錨固螺母、4.緩沖橡膠、 5.彈簧、6.背墻和7.梁體。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詳細說明如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多方向落梁防止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分別包 括有預應力鋼絞線1、剛墊片2、錨固螺母3、緩沖橡膠4和彈簧5。
預應力鋼絞線1為兩根,連接設置在背墻6和梁體7之間,預應力鋼 絞線1的兩端分別通過錨固螺母3固定在背墻6和梁體7上,兩根預應力 鋼絞線1在中間位置交匯。預應力鋼絞線1與梁體7連接處設置有緩沖橡 膠4,緩沖橡膠4的外側設置有彈簧5,緩沖橡膠4和彈簧5能夠起到雙重 緩沖預應力鋼絞線1拉應力的作用。預應力鋼絞線1與背墻6的連接位置 處,在錨固螺母3與背墻6之間還設置有剛墊片2。
當梁體7沿縱橋向發生位移時,預應力鋼絞線1沿橋軸向產生作用, 限制梁體7進一步發生位移;當梁體7沿橫橋向發生位移時,交叉布置的 預應力鋼絞線1則可以限制梁體7的橫向位移,達到雙重防落梁的標準。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 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 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 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 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 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 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業大學,未經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1351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隱藏式門鉸鏈
- 下一篇:傳感器裝置和運行傳感器裝置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