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碳纖維布卷式張拉和錨固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13124.2 | 申請日: | 2016-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25639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9 |
| 發明(設計)人: | 張建東;馬志華;童浩;楊勇;毛蘇毅;劉朵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C5/12 | 分類號: | E04C5/12;E04G21/12 |
| 代理公司: | 蘇州市中南偉業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2257 | 代理人: | 王倩 |
| 地址: | 210017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碳纖維 布卷式張拉 錨固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結構工程領域,特別設計一種碳纖維布卷式張拉和錨固系統。
背景技術
碳纖維布(簡稱CFRP布)具有高強度、質輕、耐火、耐腐蝕的特點,是加固混凝土受彎構件的理想材料,可以廣泛應用于橋梁、民用建筑中。為了充分發揮CFRP布抗拉強度高的特點,將碳纖維布在施加預應力條件下再粘貼在混凝土構件表面,可以有效提高纖維布的利用率,同時更好地約束混凝土構件表面裂縫的產生和發展,利于提高構件的承載能力和延長使用壽命。近年來,碳纖維布加固方式逐漸從普通直接粘貼轉為施加預應力加固的方式。然而現有的碳纖維布預應力施加方法,例如嵌入式張拉法、兩端張拉法和梁上張拉法比較復雜,使用的張拉裝置體積龐大,需占用較大的施工場地,施工效率低。
有鑒于上述現有的碳纖維布張拉裝置存在的缺陷,本發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的碳纖維布卷式張拉和錨固系統,使其更具有實用性。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碳纖維布卷式張拉和錨固系統,在碳纖維布為粘貼到混凝土梁之前給碳纖維布施加預應力,并在保持預應力不變的情況下將碳纖維布粘貼到混凝土梁底部,實現對混凝土梁加固,使碳纖維布受力均勻,張拉效果好;同時結構簡單,集張拉與錨固裝置于一體,操作方便,易于推廣使用。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碳纖維布卷式張拉和錨固系統,兩套同時使用,且對稱設置于混凝土梁兩端,每套碳纖維布卷式張拉和錨固系統包括錨固機架、張拉機構和施力裝置,碳纖維布固定設置在張拉機構上,張拉機構安裝在錨固機架上,施力裝置通過張拉機構對碳纖維布施加預應力。
進一步地,張拉機構為滾輪,滾輪兩端分別安裝在錨固機架上,且沿錨固機架高度可調,滾輪兩端分別設置有兩個通孔,兩個通孔均位于滾輪與錨固機架的連接部外側。
進一步地,滾輪兩端的兩個通孔的軸線垂直相交。
進一步地,錨固機架包括兩組支撐套筒,其中每組支撐套筒包括內套筒、外套筒和底座,外套筒與底座固定連接,內套筒的外輪廓與外套筒的內輪廓相同,內套筒套設于外套筒內,且沿外套筒上下運動。
進一步地,內套筒和外套筒均為空心圓柱體。
進一步地,滾輪兩端分別安裝在兩個內套筒靠近底座一端上,安裝后滾輪沿其軸線轉動,且轉動過程中滾輪軸線相對于內套筒固定設置,外套筒靠近底座一端設置有開孔,滾輪穿過開孔隨內套筒上下運動。
進一步地,內套筒下方設置有至少兩個螺栓孔,外套筒上設置有至少一個與內套筒上的螺栓孔孔徑相同的螺栓孔,在內套筒沿外套筒上下運動的過程中,位于內套筒上的任一螺栓孔與外套筒上的任一螺栓孔重合后,通過螺栓將兩者固定。
進一步地,施力裝置包括千斤頂和加力桿,加力桿的外徑與通孔內徑相同,且加力桿一端設置有螺紋和螺帽。
進一步地,碳纖維布卷式張拉和錨固系統兩套裝置同時使用,且兩套碳纖維布卷式張拉和錨固系統分別固定于混凝土梁兩端,對稱設置。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在碳纖維布為粘貼到混凝土梁之前給碳纖維布施加預應力,并在保持預應力不變的情況下將碳纖維布粘貼到混凝土梁底部,實現對混凝土梁加固,使碳纖維布受力均勻,張拉效果好。
2、本發明結構簡單,集張拉與錨固裝置于一體,操作方便,易于推廣使用。
3、張拉操作不會對混凝土梁的結構造成損傷。
4、張拉過程中碳纖維布與混凝土梁之間留有間隙,涂膠方便,同時也有效的保護了碳纖維布免受摩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步驟c中碳纖維布卷式張拉和錨固系統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步驟d中碳纖維布卷式張拉和錨固系統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步驟f中碳纖維布卷式張拉和錨固系統的示意圖;
圖4是圖1中A-A處的剖視圖;
圖5為圖1中B-B處的剖視圖;
圖6為圖2中B’-B’處的剖視圖;
附圖中標記含義:1錨固機架、2張拉機構、3施力裝置、4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業大學,未經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1312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面狀材料的安裝固定方法
- 下一篇:連續梁遮板施工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