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中強高塑性船用鈦合金及其制備工藝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013007.6 | 申請日: | 2016-0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4788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萬家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皕劼同創(chuàng)精密鈦鑄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14/00 | 分類號: | C22C14/00;C22F1/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濱***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中強高 塑性 鈦合金 及其 制備 工藝 | ||
1.一種中強高塑性船用鈦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鈦合金以海綿鈦、鋁鉬、鋁釩中間合金、純金屬為原料制備,其構成組分及其重量百分數(shù)分別為:Ti 90.25%~93.0%、Al3.0%、Mo 2.25%~2.75%、Zr 2.25%~3.0%、V 0.5%~1.0%;
所述中強高塑性船用鈦合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海綿鈦與合金元素混合均勻后壓制自耗電極,再進行3-5次真空自耗電弧熔煉制成規(guī)格為Φ150mm的100kg的鈦合金鑄錠;將鑄錠進行3火次開坯鍛造,第一次開坯鍛造的始鍛溫度為1150℃,鍛造比為5.6,第二火次開坯鍛造的始鍛溫度為1050℃,鍛造比為8.4,第三火次開坯鍛造的始鍛溫度為980℃,鍛造比為8.4,鍛后分切下料,得到初級鍛坯;每火次開坯鍛造后均對鈦合金鑄錠進行表面修磨處理;
S2、將步驟S1中所述初級鍛坯在920℃的始鍛溫度下進行2火次的鐓拔鍛造,每火次鐓拔鍛造的鍛造比均為5.6,得到中間鍛坯;每火次鐓拔鍛造后均對初級鍛坯進行表面修磨處理;
S3、將步驟S2中的中間鍛坯在始鍛溫度為β相變點以上70℃的條件下進行2火次的成形鍛造,第一火次進行2鐓2拔鍛造后,空冷,修傷,鍛造比為6,第二火次進行1鐓2拔,水冷,鍛造比為4.6,得到最終的鈦合金鍛件;
S4、將步驟S3中得到的鈦合金鍛件進行相變點以上20℃的固溶處理及時效處理,機械加工后得到規(guī)格為Φ100×1800mm的鈦合金棒材。
2.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強高塑性船用鈦合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將海綿鈦與合金元素混合均勻后壓制自耗電極,再進行3-5次真空自耗電弧熔煉制成規(guī)格為Φ150mm的100kg的鈦合金鑄錠;將鑄錠進行3火次開坯鍛造,第一次開坯鍛造的始鍛溫度為1150℃,鍛造比為5.6,第二火次開坯鍛造的始鍛溫度為1050℃,鍛造比為8.4,第三火次開坯鍛造的始鍛溫度為980℃,鍛造比為8.4,鍛后分切下料,得到初級鍛坯;每火次開坯鍛造后均對鈦合金鑄錠進行表面修磨處理;
S2、將步驟S1中所述初級鍛坯在920℃的始鍛溫度下進行2火次的鐓拔鍛造,每火次鐓拔鍛造的鍛造比均為5.6,得到中間鍛坯;每火次鐓拔鍛造后均對初級鍛坯進行表面修磨處理;
S3、將步驟S2中的中間鍛坯在始鍛溫度為β相變點以上70℃的條件下進行2火次的成形鍛造,第一火次進行2鐓2拔鍛造后,空冷,修傷,鍛造比為6,第二火次進行1鐓2拔,水冷,鍛造比為4.6,得到最終的鈦合金鍛件;
S4、將步驟S3中得到的鈦合金鍛件進行相變點以上20℃的固溶處理及時效處理,機械加工后得到規(guī)格為Φ100×1800mm的鈦合金棒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皕劼同創(chuàng)精密鈦鑄造有限公司,未經(jīng)天津皕劼同創(chuàng)精密鈦鑄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13007.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含油軸承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高溫鈦合金成分設計及多向鍛造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