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抑制大豆細菌性斑點病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12843.2 | 申請日: | 2016-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49443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20 |
| 發明(設計)人: | 郭威;劉建中;高杰;趙梅勤;劉霞;方媛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N59/16 | 分類號: | A01N59/16;A01N59/08;A01P1/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33100 | 代理人: | 范琪美 |
| 地址: | 321001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抑制 大豆 細菌性 斑點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病害防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抑制大豆細菌性斑點病的方法。
背景技術
大豆原產于我國,是重要的糧食、油料作物,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人們對大豆保健功能的不斷認識,菜用大豆(俗稱毛豆)迅速發展,成為部分地區出口創匯農產品和區域特色優勢農作物。在大豆整個生育期,其生長不斷受到各種病原物(如細菌)的攻擊。近幾年,由于抗藥性的蔓延及氣候的反復無常,大豆細菌病害蔓延迅速并逐漸加重。據大豆研究人員調查,大豆細菌性斑點病在全國大豆產區均有發生,特別是在北方大豆產區,病害發生嚴重,給農業生產帶來巨大損失。當前,在中南部個別地區(如江蘇、浙江、安徽),大豆細菌性斑點病害爆發,嚴重影響著大豆的產量和品質,成為制約部分地區(如浙江)菜用大豆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豆細菌性斑點病,屬于丁香假單胞屬,該屬病原菌能侵染絕大多數蔬菜、經濟作物和農作物,對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目前,對大豆細菌性斑點病害的防治主要是選育、栽培抗性品種;使用化學農藥。選育、栽培抗性品種受抗源不足,或病原物快速變異使品種抗性喪失;化學農藥的廣泛使用造成環境污染,并激增病原菌的抗藥性。傳統殺菌劑一般只具有殺菌或抑菌作用,限制病原菌的生長繁殖,從而導致抗藥性的加速發展。為了阻止抗藥性的快速發展趨勢,采用區別于傳統殺菌劑作用模式的新型抗菌劑(抑制病菌毒性)勢在必行。因此,研究開發或探索對病原細菌生長繁殖非必須的,而對其發揮重要毒性功能的致病系統(如III型分泌系統(T3SS))起破壞或抑制作用的新型抗菌劑,或許是一個新思路、新領域。
植物病原細菌通過T3SS向寄主植物體內注射III型分泌效應蛋白,干擾寄主防御反應;抑制植物細胞壁修復;促進細胞程序性死亡。分泌效應蛋白的T3SS裝置由二十幾種蛋白組成,是所有分泌系統中最復雜、最重要的。當T3SS不能工作或核心裝置組分缺失時,病原細菌致病性一般會喪失。研究表明,盡管效應蛋白的功能因病原菌不同而異,而T3SS核心裝置在不同病原菌中卻具有高度同源性和進化保守性,暗示同類分子信號或許能作用于多種病原細菌的T3SS?;谶@些發現,探索或開發特異性針對于T3SS毒性裝置靶點的新型抗菌劑,或許是一個新探索、新策略。
近十年來,研究者開始探索防治病原細菌的新策略,篩選、并報道了一批特異性作用于T3SS的抑制劑(金屬離子化合物)。在鼠血清型沙門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中,Layton等人提出鄰羥亞芐基酰胼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限制Fe2+的利用而起作用,并且這種抑制作用可通過添加外源Fe2+而被逆轉。Fe2+在鄰羥亞芐基酰胼介導中所展示的T3SS抑制作用,暗示人們:金屬離子或許能扮演病原細菌T3SS抑制劑的功能。然而,在T3SS抑制劑方面的研究,主要偏向于動物病原細菌,在植物病原細菌中的研究卻鮮有報道。
基于先前的研究報道,姜伯樂等首次探究了金屬離子對野油菜黃單胞菌(黃單胞屬)不同毒性系統的影響。發現Zn2+和Mn2+同時對T2SS和T3SS有抑制作用;Ca2+特異性抑制T3SS;Fe2+同時抑制T2SS、T3SS和T4SS裝置基因的表達。本實驗室初步研究發現,金屬離子組合物(NiCl2、NaCl和ZnCl2)對大豆斑疹病菌(植物病原黃單胞菌)T3SS具有顯著的抑制效果,組合物的抑制效果顯著優于單劑(如NiCl2或NaCl或ZnCl2)的抑制效果。然而,據目前研究報道,丁香假單胞菌大豆致病變種(假單胞屬)T3SS與其它植物病原黃單胞菌(黃單胞屬)T3SS存在較大差異,諸如T3SS組裝蛋白、調控基因及轉錄單元等方面。因而,金屬離子對丁香假單胞菌大豆致病變種T3SS是否具有抑制效果;哪種金屬離子化合物抑制效果顯著;金屬離子化合物組合物抑制效果如何;以及能否成為防治大豆細菌性斑點病的新型抗菌劑,還一無所知。
基于以上分析及國內外研究進展,本發明以大豆細菌性斑點病的病原菌—丁香假單胞菌大豆致病變種(Pseudomonas syringae pv.glycinea)為研究對象,篩選得到金屬離子化合物組合物抑制劑,其在大豆細菌性斑點病上具有顯著生防效果。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師范大學,未經浙江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1284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