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檢測偽基站的方法、終端、數據處理器以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12527.5 | 申請日: | 2016-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1698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9 |
| 發明(設計)人: | 申珉宇;張云勇;張尼;曲大林;李正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12/08 | 分類號: | H04W12/08;H04W24/08;H04W36/08;H04W36/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王康;栗若木 |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檢測 基站 方法 終端 數據 處理器 以及 系統 | ||
一種檢測偽基站的方法、終端、數據處理器以及系統,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終端切換到基站后記錄該基站的信息,所述基站的信息包括:基站身份標識ID、基站的經緯度;所述基站身份標識ID包括:基站的位置區碼LAC和小區標識CellID;終端根據預設時間段內記錄的基站信息篩選出可疑偽基站;終端將本次篩選出的新的可疑偽基站以及本終端標識發送給數據處理器;所述數據處理器從接收的來自各個終端的可疑偽基站數據中確定偽基站。上述技術方案可避免偽基站被漏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偽基站檢測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檢測偽基站的方法、終端、數據處理器以及系統。
背景技術
移動通信系統中,基站是具有合法運營資質的電信網絡運營商部署的網絡基礎設施。通過提供無線信號覆蓋,基站為用戶終端提供無線網絡通信服務。
然而,為了獲取不當得利,移動通信網絡中出現了偽基站。偽基站在工作時,通過增大其信號強度,使其覆蓋范圍內的移動終端選擇并駐留。偽基站通過設置位置區參數,迫使終端發起位置區更新,獲取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IMSI(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IMSI)及移動設備國際身份碼IMEI(International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信息。偽基站甚至還能夠假冒信令,強制用戶接收短信信息。
上述這些偽基站的行為嚴重侵害了用戶利益:
(1)欺騙移動終端在偽基站駐留,導致移動終端脫離正常服務網絡,造成移動終端無法進行主被叫服務,影響移動終端用戶的正常通信;
(2)偽基站的信號強度大于合法基站,導致移動終端頻繁在偽基站和合法基站間切換,浪費無線資源;
(3)偽基站騙取IMSI及IMEI信息,進而可利用所述信息對移動終端用戶進行竊聽、位置跟蹤,威脅了移動終端用戶的隱私和安全;
(4)強制移動終端用戶接收短信信息,由于短信信息數量任意、內容任意,降低了移動終端用戶的體驗。
相關技術中的檢測偽基站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在3G/LTE系統中,通過對全球用戶識別卡(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USIM)、3G/LTE系統終端、接入網、核心網全套設備的升級換代以及新的標準規范\協議的制定,實現網絡與移動終端間的雙向鑒權并實現信令消息的完整性保護。
在該方法中,USIM卡與歸屬網的歸屬位置寄存器HLR/歸屬簽約用戶服務器HSS預先存儲共享根密鑰K,HLR/HSS根據根密鑰K計算生成AUTN,并將該根密鑰K下發至移動終端。移動終端側的USIM基于所述根密鑰K同樣生成AUTN,并與接收到的AUTN做比較,從而判斷網絡設備的合法性。
但是現有的GSM系統并不支持該方法,要實現該方法,必須對現有的GSM系統的SIM卡、終端、接入網、核心網等設備進行改造,代價巨大。
2)在移動終端側安裝用于識別偽基站發送的垃圾短信的應用程序。
該方法中,移動終端在收到偽基站發送的短信后,根據垃圾短信的識別模型對短信進行分析。
由于垃圾短信內容、格式更新快,識別模塊無法做到100%攔截垃圾短信;其次,由于該方法是在收到偽基站發送的短信后進行的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偽基站已獲取了IMSI及IMEI信息。
3)運營商通過信令檢測對現網進行分析、排查
由于大部分偽基站是流動式的、且分布零散,運營商很難現場實時捕捉到偽基站信息。并且,偽基站能夠自動檢測臨區頻點、并且可以隨時修改頻點和位置區碼LAC,使得運營商采用通過刪除偽基站廣播頻點的方式來治理偽基站收效不明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1252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