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動開合蓋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11860.4 | 申請日: | 2016-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421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08 |
| 發明(設計)人: | 楊旭東;王志磊;趙治強;譚小群;雷斯聰;劉方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F9/02 | 分類號: | B01F9/02;B01F15/00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業大學專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陳星 |
| 地址: | 710072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 開合蓋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設計與制造及自動化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自動開合 蓋裝置。
背景技術
在化工、冶金諸多領域常常需要將金屬或非金屬粉末進行均勻混合。目前 在粉末狀拌合裝置中,有無開合蓋形式的和有開合蓋形式的;無開合蓋的粉末 狀拌合裝置在拌合時容易產生粉塵,在拌合易燃、易爆粉末時尤其危險;現有 的有開合蓋的粉末狀拌合裝置可減少粉塵的產生,但其開合蓋的開啟與閉合仍 然純依靠人力,這種操作方式不僅勞動強度大,產生的粉塵危害人身健康,而 且工作效率比較低;雖然有的工廠引進了可由人工進行控制的開合蓋設備,降 低了勞動強度,但其工作效率還是比較低。
發明專利201310234197.0中公開了一種粉末攪拌裝置,其采用驅動裝置帶 動攪拌槳轉動,以對各種粉末的原材料進行混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員的 勞動強度,但其自動化程度不高;該裝置采用攪拌槳混合原材料,易使部分原 材料沉積在攪拌桶的底部,達不到混合均勻的目的;而且該裝置無開合蓋,在 攪拌時產生粉末的飛揚,不僅危害工人的健康,而且還容易產生爆炸的危險。
在發明專利201510199516.8中提出一種工業用粉末攪拌裝置,該裝置采用 攪拌槳混合原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減少了因攪拌而產 生的粉末飛揚,但其自動化程度不高,易使部分原材料沉積在攪拌桶的底部, 達不到混合均勻的目的。
發明內容
為了避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克服現有的粉末攪拌裝置自動化程度不高, 工作效率低,人工操作強度大,安全性差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自動開合蓋 裝置。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滾筒組件、開合蓋組件、 開合蓋執行機構、滾筒支架;滾筒支架固定在地基面上,用來支撐滾筒及其相關 部件;所述滾筒組件包括滾筒、第一傳感器、第二傳感器、滾筒氣動馬達、滾 筒檢測開關、光電編碼器、第二氣缸、第一卡爪、第二卡爪、密封圈槽、環形 導向片、轉軸,兩個滾筒支架分別位于滾筒的兩側,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固定 在兩個滾筒支架的中間橫梁上,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活塞桿分別與第一卡爪 和第二卡爪固連,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與滾筒接觸,兩根轉軸一端分別固定在 滾筒兩側壁中間部位,兩根轉軸另一端通過滾筒支架上軸承支座,分別與固定 在兩個滾筒支架上部橫梁外側面上的滾筒氣動馬達和光電編碼器同軸連接,滾 筒氣動馬達和光電編碼器用來控制滾筒旋轉的角度,滾筒檢測開關位于滾筒氣 動馬達上方滾筒支架的頂部,且與滾筒氣動馬達配合實現滾筒在豎直位置上停 轉;滾筒頂端邊緣均布多個環形導向片,環形導向片一端下面有凸臺,環形導 向片對應的圓心角為30度,環形導向片間隔對應的圓心角為30度,滾筒頂端 面有密封圈槽;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分別固定在第一氣缸的缸體上,用來 檢測第一氣缸活塞桿伸縮是否到位;
所述開合蓋組件包括開合蓋下片、開合蓋上片,環形導向槽,圓形導向槽, 長條通孔,開合蓋下片的下端面周向均布多個環形導向槽,與滾筒頂端邊緣處 的環形導向片相配合,環形導向槽對應的圓心角為22~28度,環形導向槽間隔 對應的圓心角為32~38度;開合蓋下片的上端面有以中心對稱的圓形導向槽, 圓形導向槽的圓心角為30~45度,圓形導向槽的深度大于開合片的厚度,開合 片在圓形導向槽內旋轉實現開合蓋的開合;開合蓋上片開有兩端為弧形的長條 通孔,長條通孔的中心與開合蓋上片的圓心重合,開合片通過長條通孔在圓形 導向槽內轉動;開合蓋下片和開合蓋上片在邊緣處均布多個等直徑螺孔,且位 置相對應,開合蓋下片和開合蓋上片通過固定螺栓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工業大學,未經西北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1186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粉料混合罐體
- 下一篇:一種動態配氣系統及配氣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