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四輪車車架防撞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10473.9 | 申請日: | 2016-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9146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6 |
| 發明(設計)人: | 周傳珂;任潔;盛世忠;張華志;趙小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洛陽北方易初摩托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1/15 | 分類號: | B62D21/15 |
| 代理公司: | 洛陽明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41118 | 代理人: | 盧洪方 |
| 地址: | 471031***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四輪車 車架 結構 | ||
1.一種四輪車車架防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結構包括有正面防撞部分和側部防撞部分;所述的正面防撞部分包括有設置在四輪車前部的外部正面防撞部分和設置在四輪車駕駛室內的內部正面防撞部分;
所述的外部正面防撞部分包括有設置在四輪車前保險杠(3)上的上部防撞和設置在四輪車底框架前端的下部防撞;所述的下部防撞在平面位置上位于上部防撞的前部,用以在車輛發生碰撞時作為一級防撞單元;所述的下部防撞具有兩個平行設置的吸能管Ⅰ(6),兩個所述吸能管Ⅰ(6)的后端分別通過下部法蘭盤(5)焊接在底框架前橫支梁(11)上,且對應兩個吸能管Ⅰ(6)設置的兩個下部法蘭盤之間通過吸能管支撐梁Ⅰ(10)連接為一體;所述的吸能管支撐梁Ⅰ(10)通過與其垂直設置的吸能管支撐梁Ⅱ(8)與四輪車車身前框架焊接為一體;所述吸能管Ⅰ(6)的前端分別與吸能管連接板(7)連接為一體,使在碰撞時候更加穩定,防止失穩;所述的上部防撞具有平行設置的兩個吸能管Ⅱ(4);兩個所述的吸能管Ⅱ(4)分別通過法蘭盤與前保險杠(3)焊接連接;所述的前保險杠(3)由矩形鋼彎曲而成,并在前保險杠(3)的彎曲部位設置前保險杠加強板(2);所述的前保險杠(3)的后端通過吸能管支撐(1)焊接在車身前橫支梁(9)上;所述的上部防撞和下部防撞共同構成在車輛發生碰撞時,首先由吸能管Ⅰ(6)壓潰吸收能量,然后通過吸能管Ⅱ(4)壓潰吸收能量,并由吸能管Ⅱ(4)支撐車輛、防止車輛向前翻轉,有效緩沖碰撞帶來的巨大能量,保證力在傳遞到駕駛室內后乘員的安全;
所述的內部正面防撞部分為在發生碰撞時保護駕駛員的方向盤支承結構;所述的方向盤支承結構連接在車架前部的車身前橫支梁(9)上;所述的方向盤支承結構具有兩塊C型沖壓板(13);兩塊所述的C型沖壓板(13)由前向后傾斜設置;兩個C型沖壓板(13)的前端連接在車身前橫支梁(9)上,兩個C型沖壓板(13)的后端連接為一體構成V型;兩個C型沖壓板(13)的后端連接有固定板(12);所述C型沖壓板(13)上具有用以引導變形的弧形缺槽;
所述的側部防撞部分設置在四輪車車架兩側的車身框架(19)上;所述的側部防撞結構包括有側門框支承梁(15)、門框支承梁(17)、門框加強梁(16)、扶手支承梁(14)及車門支承板(18);所述的門框支承梁(17)由半圓管彎曲而成,所述的門框支承梁(17)連接在車身框架(19)上;所述的側門框支承梁(15)為由矩形鋼彎曲而成的、由上向下彎曲的弧形,其上端與所述的門框支承梁(17)連接,下端連接所述的扶手支承梁(14);所述的扶手支承梁(14)為由矩形鋼彎曲而成的、由上向下彎曲而成的弧形,其上端與所述的門框支承梁(17)連接,下端連接四輪車車架;所述的門框加強梁(16)連接在所述的門框支承梁(17)與所述的側門框支承梁(15)之間;連接在所述門框支承梁上的側門框支承梁(15)、扶手支承梁(14)構成側部防撞框架;所述的車門支承板(18)連接在所述的側部防撞框架上,并位于所述側部防撞框架的外側;所述的車門支承板(18)由1.2mm壁厚,Q235板材下料彎形構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洛陽北方易初摩托車有限公司,未經洛陽北方易初摩托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10473.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短距離電桿運輸車
- 下一篇:手選用帶式輸送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