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模塊化準彈性蓄熱直接式太陽能供暖系統及其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08764.4 | 申請日: | 2016-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274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01 |
| 發明(設計)人: | 司鵬飛;戎向陽;馮雅;劉希臣;侯余波;石利軍;閔曉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D11/00 | 分類號: | F24D11/00;F24D19/10;F24J2/3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劉凱 |
| 地址: | 61003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模塊化 彈性 蓄熱 直接 太陽能 供暖 系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種模塊化準彈性蓄熱直接式太陽能供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熱系統、用戶末端以及至少兩組模塊化蓄熱系統,所述集熱系統包括太陽能集熱器(1)和集熱循環水泵(2),每組模塊化蓄熱系統包括一個蓄熱水箱,所述蓄熱水箱通過對應的閥門組成分別與集熱系統和用戶末端連接形成循環通路結構,每組模塊化蓄熱系統中的閥門組成互不影響,通過控制每組模塊化蓄熱系統中的閥門組成,能夠使任意一個或多個蓄熱水箱與太陽能集熱器(1)之間形成循環通路結構以及使任意一個或多個蓄熱水箱與用戶末端之間形成循環通路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塊化準彈性蓄熱直接式太陽能供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組模塊化蓄熱系統中的閥門組成由四個閥門組成,所述蓄熱水箱通過其中兩個閥門與集熱系統連接,所述蓄熱水箱通過其中另兩個閥門與用戶末端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塊化準彈性蓄熱直接式太陽能供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塊化蓄熱系統為三組,第一組模塊化蓄熱系統包括第一蓄熱水箱(4)、閥門十二(3)、閥門一(5)、閥門二(6)以及閥門十一(7),第二組模塊化蓄熱系統包括第二蓄熱水箱(9)、閥門十(8)、閥門三(10)、閥門四(11)以及閥門九(12),第三組模塊化蓄熱系統包括第三蓄熱水箱(16)、閥門五(13)、閥門八(14)、閥門六(17)以及閥門七(15);
所述太陽能集熱器(1)的出口端通過管路與閥門一(5)的第一接口端連通,所述閥門一(5)的第二接口端通過管路與第一蓄熱水箱(4)連通,所述第一蓄熱水箱(4)通過管路與閥門十二(3)的第二接口端連通,所述閥門十二(3)的第一接口端通過設置集熱循環水泵(2)的管路與太陽能集熱器(1)的進口端連通,所述太陽能集熱器(1)與第一蓄熱水箱(4)之間形成循環通路結構,通過控制閥門一(5)和閥門十二(3),使太陽能集熱器(1)對第一蓄熱水箱(4)的回水直接進行加熱;所述太陽能集熱器(1)的出口端通過管路與閥門三(10)的第一接口端連通,所述閥門三(10)的第二接口端通過管路與第二蓄熱水箱(9)連通,所述第二蓄熱水箱(9)通過管路與閥門十(8)的第二接口端連通,所述閥門十(8)的第一接口端通過設置集熱循環水泵(2)的管路與太陽能集熱器(1)的進口端連通,所述太陽能集熱器(1)與第二蓄熱水箱(9)之間形成循環通路結構,通過控制閥門三(10)和閥門十(8),使太陽能集熱器(1)對第二蓄熱水箱(9)的回水直接進行加熱;所述太陽能集熱器(1)的出口端通過管路與閥門五(13)的第一接口端連通,所述閥門五(13)的第二接口端通過管路與第三蓄熱水箱(16)連通,所述第三蓄熱水箱(16)通過管路與閥門八(14)的第二接口端連通,所述閥門八(14)的第一接口端通過設置集熱循環水泵(2)的管路與太陽能集熱器(1)的進口端連通,所述太陽能集熱器(1)與第三蓄熱水箱(16)之間形成循環通路結構,通過控制閥門五(13)和閥門八(14),使太陽能集熱器(1)對第三蓄熱水箱(16)的回水直接進行加熱;
所述用戶末端的供暖回水通過設置有供暖循環水泵(19)的管路與閥門七(15)的第一接口端連通,所述閥門七(15)的第二接口端通過管路與第三蓄熱水箱(16)連通,所述第三蓄熱水箱(16)通過管路與閥門六(17)的第二接口端連通,所述閥門六(17)的第一接口端通過管路將被加熱的供暖回水供于用戶末端,通過控制閥門七(15)和閥門六(17),使所述用戶末端與第三蓄熱水箱(16)之間形成循環通路結構;所述用戶末端的供暖回水通過設置有供暖循環水泵(19)的管路與閥門九(12)的第一接口端連通,所述閥門九(12)的第二接口端通過管路與第二蓄熱水箱(9)連通,所述第二蓄熱水箱(9)通過管路與閥門四(11)的第二接口端連通,所述閥門四(11)的第一接口端通過管路將被加熱的供暖回水供于用戶末端,通過控制閥門九(12)和閥門四(11),使所述用戶末端與第二蓄熱水箱(9)之間形成循環通路結構;所述用戶末端的供暖回水通過設置有供暖循環水泵(19)的管路與閥門十一(7)的第一接口端連通,所述閥門十一(7)的第二接口端通過管路與第一蓄熱水箱(4)連通,所述第一蓄熱水箱(4)通過管路與閥門二(6)的第二接口端連通,所述閥門二(6)的第一接口端通過管路將被加熱的供暖回水供于用戶末端,通過控制閥門十一(7)和閥門二(6),使所述用戶末端與第一蓄熱水箱(4)之間形成循環通路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08764.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遠紅外線防護電熱地膜
- 下一篇:熱水器雙模式循環水暖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