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儲層裂縫開啟壓力、開啟次序及注水壓力預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08043.3 | 申請日: | 2016-0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7297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9 |
| 發明(設計)人: | 汪必峰;劉敬壽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 主分類號: | E21B43/26 | 分類號: | E21B43/26;E21B43/20;E21B4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555 山東省青***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裂縫 開啟 壓力 次序 注水 預測 方法 | ||
1.一種儲層裂縫開啟壓力、開啟次序及注水壓力預測方法,實現的步驟如下:
第一步, 確定裂縫形成時期、建立工區地質力學模型;
結合工區資料,確定研究區裂縫的形成時期,確定裂縫形成時期的方法應包括以下方法之一:結合工區構造演化、構造應力場演化,分析斷層的活動性、活動強度,評價構造演化各個時期的強度,確定裂縫形成時期;通過裂縫充填物分析確定裂縫形成時期;通過裂縫切割關系確定裂縫形成時期;通過巖石聲發射確定裂縫形成時期;通過裂縫產狀在垂向地層中的演變規律確定裂縫形成時期;然后通過巖石力學實驗獲得巖石靜態力學參數,或通過測井解釋求得巖石動態力學參數,結合工區地質構造建立工區地質力學模型;
第二步, 不同組系裂縫現今產狀預測;
古應力場的定向主要依據巖心裂縫、薄片裂縫的觀測結果以及成像測井資料,并結合區域活動斷裂的產狀,斷裂的力學性質,地震資料中的褶皺、提取的地震屬性以及薄片顯微小構造確定主應力的方向;采用聲發射法、數學解析、等效古應力方法確定古應力場大小,依據恢復的古構造圖以及巖石力學參數建立研究區古地質-力學模型,對研究區的古應力場數值模擬,結合巖石破裂準則預測裂縫不同組系的產狀;結合巖石力學層不同時期的空間變化特征,分析不同組系的裂縫形成后的演化規律;
第三步, 現今應力場數值模擬、主應力垂向梯度反演;
采用多種方法對研究區現今地應力方位進行判斷,并通過測井、壓裂資料以及物理實驗計算關鍵井現今地應力的數值,在此基礎上,通過確定巖石力學參數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對研究區現今地應力場進行了數值模擬;得到不同節點的現今地應力分布;因為不同巖石力學層頂底面主應力垂向梯度不一致,結合工區巖石力學層分布規律,采用巖石力學層頂底面尋點法求取不同節點的主應力垂向梯度;
第四步, 裂縫開啟壓力-開啟次序預測;
依據油田勘探開發實踐,建立工區裂縫開啟壓力預測數學模型,數學模型應包含與裂縫的開啟壓力密切相關的幾個因素-裂縫的性質與產狀、巖石力學參數、孔隙壓力、節點對應的現今地應力大小、方向以及應力梯度地質信息;
第五步, 裂縫性儲層破裂壓力及注水壓力確定;
根據工區儲層的特點,選取適用于非滲透性巖石破裂壓力的H-W公式或適用于高滲透性巖石破裂壓力的H-F公式或者適用于低孔低滲儲層破裂壓力計算模型;將已知層位的破裂壓力大小作為優化反演的約束條件,綜合節點主應力模擬結果、巖石破裂壓力、孔隙壓力,通過不斷地反演擬合使模擬值與實測值最為接近,得到最優擬合結果;
上式中,σh、σH分別為最小、最大主應力,MPa;σt為巖石單軸抗拉強度,MPa;po為孔隙壓力,MPa;ZE為孔隙彈性常數,無因次;Oc為 巖石觸點孔隙度,%;
結合不同節點的實際埋深,依據下面公式計算地下儲層的實際破裂壓力Pt:
Pt=Pb+ρwgH
在臨界儲層破裂壓力的條件下,裂縫能夠得到充分開啟,針對不同的構造位置,采用不同的注水壓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儲層裂縫開啟壓力、開啟次序及注水壓力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巖石力學層頂底面尋點法求取不同節點的主應力垂向梯度,原理如下:根據研究區的小層對比圖,對于巖石力學層內部的井點A,首先分別在巖石力學層的頂底面確定節點A的兩個垂向投影點A1、A2,在此基礎上,在A1、A2所在的巖石力學層面上尋找離其最近的節點B、C,則對應的節點A的主應力垂向梯度為:
上式中,σhB、σHB分別為節點B最小、最大主應力,MPa;σhC、σHC分別為節點C最小、最大主應力,MPa;fσ1和fσ3分別為現今最大和最小主應力梯度,MPa/km;ZB、ZC分別為節點B、C的埋深,km;求取層內不同節點的fσ1、fσ3后,擬合每個巖石力學層內不同深度的節點對應的埋深Z與fσ1、fσ3,得到擬合關系式:
上式中,fσ1和fσ3分別為現今最大和最小主應力梯度,MPa/km;Z為節點的對應埋深,km;q1、q3、p1、p3為擬合系數,無量綱,依據巖石力學層頂底面節點的Z坐標,求取不同巖石力學層頂底面的fσ1和fσ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未經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08043.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水井測調智能操控裝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種空氣泡沫流量分配裝置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