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聯網終端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07961.4 | 申請日: | 2016-0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046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2 |
| 發明(設計)人: | 劉志強;陳應植;張周良;黃曉波;趙華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德科電子儀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02 | 分類號: | H04W4/02;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金華 |
| 地址: | 20009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聯網 終端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網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車載OBD系統的車聯網 終端。
背景技術
車載自動診斷系統(OBD,On-BoardDiagnostics),它是檢測汽車各系統運 行參數并讀取數據的終端產品,當系統啟動后,OBD會自動進入發動機、變速 箱等系統通過車載電腦讀取故障和其他傳感器數據,最終通過配置在方向盤下方 的標準OBD接口與外部設備進行數據訪問,使汽車的檢測、維護和管理合為一 體。但是現有的車聯網終端還無法在車載環境下把網絡數據服務功能與汽車網絡 形成對接。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聯網終端,以實現在車載環境下的網絡數據服務功能與汽 車網絡的對接。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聯網終端,包括車載OBD系統和 通信系統,所述車載OBD系統通過OBD接口讀取并解析汽車網絡的數據;所述 通信系統分別與所述車載OBD系統和云服務器信號連接。
較佳地,所述車載OBD系統采用基于汽車標準的診斷芯片,所述診斷芯片 支持OBD協議。
較佳地,所述診斷芯片通過車載總線與所述OBD接口連接。
較佳地,所述車聯網終端還包括GPS衛星定位模塊,所述GPS衛星定位模 塊與所述通信系統信號連接。
較佳地,所述通信系統采用4G無線通訊模塊。
較佳地,所述4G無線通訊模塊包括4G通訊芯片、3軸加速度傳感器單元和 WiFi熱點單元。
較佳地,所述4G通訊芯片采用TCP/IP和UDP協議發送數據到所述云服務 器。
較佳地,所述車聯網終端還包括電源管理模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車聯網終端,包括車載OBD系統和通信系 統,所述車載OBD系統通過OBD接口讀取并解析汽車網絡的數據;所述通信系 統分別與所述車載OBD系統和云服務器信號連接。本發明將車載OBD系統與通 信系統集成,獲得大多數汽車類型的汽車網絡數據并正確解析,在車載環境下把 網絡數據服務功能與汽車網絡形成對接,實時記錄及提示車輛健康狀態并完成快 速找車,電子圍欄,實時跟蹤等功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具體實施方式的車聯網終端的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具體實施方式的車聯網終端的網絡連接示意圖。
圖中:100-車聯網終端、110-車載OBD系統、111-診斷芯片、112-GPS衛星 定位模塊、113-電源模塊、120-通信系統、121-4G通訊芯片、122-3軸加速度傳 感器單元、123-WiFi熱點單元、200-汽車、210-OBD接口、300-云服務器、400- 手機應用程序和/或無線客戶端、500-網頁客戶端、600-后端/數據/門戶網站、700- 外部服務器、800-用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 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需說明的是,本發明附圖均采用簡化的形式 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
本發明提供的車聯網終端100,如圖1所示,包括車載OBD系統110和通 信系統120,所述車載OBD系統110通過汽車200上的OBD接口210讀取并解 析汽車網絡的數據;所述通信系統120分別與所述車載OBD系統110和云服務 器300信號連接。本發明將車載OBD系統110與通信系統120集成,獲得大多 數汽車類型的汽車網絡數據并正確解析,在車載環境下把網絡數據服務功能與汽 車網絡形成對接,實時記錄及提示車輛健康狀態并完成快速找車,電子圍欄,實 時跟蹤等功能。
較佳地,請繼續參考圖1,所述車載OBD系統110采用基于汽車標準的診 斷芯片111,所述診斷芯片111支持OBD協議,所述OBD協議包括全部標準OBD 協議:(1)ISO15765-4、(2)ISO14230-4、(3)ISO9141-2、(4)SAEJ1850, 以自適應地讀取不同汽車廠家的總線診斷數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德科電子儀表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德科電子儀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0796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