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門鉸鏈以及具有其的車輛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06122.0 | 申請日: | 2016-0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486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14 |
| 發明(設計)人: | 李寧;王剛;呂高峰;葉文周 | 申請(專利權)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5D3/02 | 分類號: | E05D3/02;E05D5/02;E05D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黃德海 |
| 地址: | 518118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門 鉸鏈 以及 具有 車輛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車門鉸鏈以及具有其的車輛。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車門與車身之間通過鉸鏈進行樞轉連接,車門的限位通過拉桿式車門限位器實現,拉桿式車門限位器具有拉桿以及控制盒,拉桿與控制盒配合以實現車門在預設打開角度時的鎖止。已有的車門限位器存在如下缺點:
1)車門限位器占用空間較大,影響車門系統內部其他附件的布置。
2)開門時車門限位器的拉桿裸露在外,容易沾染灰塵和泥水,容易造成車門限位器的拉桿刮傷。
3)車門限位器與鉸鏈需分別制作,裝配復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既能實現車門與車身的樞轉連接、又能實現車門的限位的車門鉸鏈。
本發明還提出了一種具有該車門鉸鏈的車輛。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的車門鉸鏈,包括:車門連接件,所述車門連接件上設有與其固定連接的車門限位套,所述車門限位套的內壁具有多個沿周向分布的限位槽;車身連接件,所述車身連接件上設有與其固定連接的銷軸;彈性件,所述彈性件設于所述銷軸外;剛性固定套,所述剛性固定套設于所述彈性件外,所述剛性固定套具有沿所述剛性固定套的徑向延伸的導向通孔;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穿過所述導向通孔,所述限位件的內端止抵在所述彈性件上,所述車門限位套可轉動地在多個鎖止位置之間切換,在所述鎖止位置時所述限位件的外端止抵在所述車門限位套的限位槽內。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車門鉸鏈既能實現車門與車身的樞轉連接、又能實現車門的限位。
可選地,所述限位件的個數為多個且沿所述剛性套的周向均布,每個限位件被構造成與多個限位槽先后對應,所述車門限位套轉動至某一鎖止位置時每個限位件與相應的限位槽相適配。
可選地,所述鎖止位置的個數為3個,所述車門限位套在相鄰兩個鎖止位置之間切換 時轉動的角度相等。
可選地,所述車門限位套在相鄰兩個鎖止位置之間切換時轉動的角度為30度。
可選地,所述彈性件形成為彈性套,所述銷軸、所述彈性件、所述剛性固定套依次外套且相鄰兩者之間轉動鎖止。
可選地,所述銷軸上設有第一防轉部,所述彈性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一防轉部相適配的第二防轉部,所述第一防轉部形成為平面、弧面或花鍵齒。
可選地,所述彈性件形成為彈簧,所述銷軸或所述剛性固定套上設有彈簧安裝座,所述彈簧設置在所述彈簧安裝座內且將所述限位件常止抵在所述車門限位套上。
可選地,所述限位槽的橫截面大體為半圓形,所述限位槽為條形槽且沿所述車門限位套的軸向延伸。
可選地,所述車門連接件包括:U形連接段,所述U形連接段內限定出容納槽,所述車門限位套位于所述容納槽內且所述車門限位套的兩端分別與所述U形連接段的兩側壁固定連接;以及第一安裝耳和第二安裝耳,所述第一安裝耳和所述第二安裝耳分別與所述U形連接段的兩個自由端相連接。
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的車輛包括:車身;車門;以及所述的車門鉸鏈,所述車身連接件與所述車身固定連接,所述車門連接件與所述車門固定連接。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車門鉸鏈的示意圖。
圖2是沿圖1中線A-A的剖視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車門鉸鏈的銷軸的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車門鉸鏈的車門限位套的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車門鉸鏈的剛性固定套安裝在銷軸上的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車門鉸鏈的限位件、彈性件的安裝示意圖。
圖7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車門鉸鏈的車門限位套安裝后的局部示意圖。
圖8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車門鉸鏈的立體示意圖。
附圖標記:
車門鉸鏈100,
車門連接件10,
車門限位套20,限位槽21,
車身連接件30,U形連接段31,第一安裝耳32,第二安裝耳33,
銷軸40,第一防轉部41,
彈性件50,第二防轉部51,
剛性固定套60,導向通孔61,
限位件70,限位件的內端71,限位件的外端7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0612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