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益氣健脾的中藥組合物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01880.3 | 申請日: | 2016-0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60984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3-22 |
| 發明(設計)人: | 楊冬玲;李捍雄;佟妍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一品紅制藥有限公司;一品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 | 分類號: | A61K36/899;A61P1/14;A61K35/5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76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益氣健脾 中藥 組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益氣健脾功效的中藥組合物,特別是一種治療脾胃虛弱證的中藥組合物,還涉及一種治療兒童脾虛疳積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制藥用途。
背景技術
中醫認為:脾胃五行屬土,屬于中焦,共同承擔著化生氣血的重任,所以說脾胃同為“氣血生化之源”,認為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故脾胃乃后天之本。飲食不節,勞倦過度,憂思日久,稟賦不足,年老體衰,大病初愈,調養失慎則會耗傷脾胃,導致脾胃不足,運化失健,形成脾胃虛弱證。
脾胃虛弱證又可稱為脾氣虛證,脾氣虛證是指由于脾氣不足,運化失職所表現的虛弱證候,亦稱脾失健運證。
主證:肢體浮腫,食后脘腹作脹,大便溏薄,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面色淡白不華,舌淡苔薄白或無苔,脈緩弱,或沉緩無力。
辨證分析:脾主運化,脾虛不運,水濕內生,外泛肌膚,則可出現肢體不同程度的水腫。脾氣虛弱,運化失司,食入不化,清氣不升,故食后脘腹作脹。脾失健運,清氣不升,反而下注;或水濕不化,流注腸中,則大便溏薄。脾主四肢肌肉,脾虛氣血化源不足,肢體失養,則見肢倦乏力;濕性重濁,水濕不化,故見身肢沉重;水液停蓄,故小便短少;脾不升清,生化乏源,清陽失榮,故面色淡白不華或萎黃;神失所養,故神疲怠倦;氣虛不足則少氣懶言;脾虛不升,則胃氣不降,氣機失暢,故脘腹痞悶。
脾氣虛證與腎臟病關系密切。本證常出現于隱匿型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炎。其以口淡納呆、食后脘腹作脹、大便時溏、肢倦神疲、持續蛋白尿等脾虛不運的表現為證候特征,常見舌質淡白胖嫩有齒印、苔白之典型舌象。盡管慢性腎炎脾氣虛證的患者有時會有輕微的浮腫,但水腫癥狀并不是診斷該證候的關鍵。因為水腫的有無及輕重,主要視脾氣虛證發生在腎病的哪一階段及何種類型之腎病。若出現在慢性腎炎恢復期,或隱匿型慢性腎炎,則多無水腫癥。
腎臟病脾氣虛證患者若失于治理,生血之源日漸匱乏,常出現血虛之兼證。此時,每多兼見頭目眩暈(血壓多不升高),心悸易驚惕,手足發麻,唇甲淡白,苔薄而脈細等表現,治療宜氣血雙補。若脾氣虛日久,或因有水腫而滲利太過傷陽,可致虛寒內生而出現脾陽虛的變證。此時,患者除表現上述各種脾氣虛的見癥之外,每兼見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喜飲熱食、精神萎靡等癥,診斷的關鍵是畏寒肢冷的出現。治宜補脾溫陽利水。若病情進一步發展,后天損及先天,脾虛及腎,必然導致脾腎陽虛的變證。若脾氣虛證治療失當,滲利溫燥太過傷陰,則又可演化為氣陰兩虛的變證。相反,脾氣虛水腫的患者失于疏利,或補之不當,或復感外邪,經脈壅滯,三焦水道不利,水濕泛溢,往往出現水濕浸漬的兼證,而呈現本虛標實的復雜情況。此時,患者的特點是一身盡腫,腫勢嚴重,常兼有胸腔及腹腔積液,甚至呼吸喘促不能平臥,小便極少乃至點滴而下。
尤應注意,脾氣虛證的患者,由于氣虛不足,土不生金,常累及肺衛,以至防御衛外功能不固,每易感外邪,或發為風寒表證,或發為風熱證。本虛易受邪,邪犯更傷正,如是反復,惡性循環,以致正氣日衰,病情日重,這便是腎病特別是慢性腎炎反復遷延難愈的關鍵所在。故在脾氣虛證期間除積極治療、調補脾氣之外,必須重視加強生活護理,以減少外邪侵犯。
脾氣虛,氣化功能失調,對腎病的發生和發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影響。①脾主運化水谷精微,為人體氣血生化之源。如果脾氣虛,氣化功能失調則運化無權,水谷之精微不能正常輸布,從而氣血生化無源,于是導致氣血虧虛。這是臨床上慢性腎炎或慢性腎功能不全出現貧血、乏力等最常見的原因之一。②脾主運化水濕,有調節機體水液代謝的功能,如果脾虛,氣化功能失調則脾不能運化水濕,于是水濕滯留,泛于肌膚發為水腫。另外,脾氣主升,能將水谷之精微、津液上輸于肺,然后再輸布到其他臟腑化生氣血。同時,脾氣還有統攝的作用,如果脾虛,氣化功能失調,脾氣不升或脾虛不能統攝,于是脾精下流或脾精不斂,導致尿中精微蛋白的漏出而形成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癥。③脾為后天之本,脾氣健運則衛氣、元氣有源;又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升降正常,則衛氣、元氣運行不息,于是身體康健,不易遭受外邪的侵襲,故《內經》有“脾旺不受邪”的說法。現代研究證實,脾與機體的免疫系統有著密切的關系,即脾腎虛弱則免疫功能不足,升降失司則免疫功能紊亂。如果脾虛,氣化功能失調則勢必造成機體免疫功能不足或發生紊亂,于是病邪乘虛而入,這又是本病發生、遷延或復發的一個因素。
脾胃虛弱的常見臨床表現:病程較長,泄瀉時輕時重、或時發時止,大便稀溏,色淡無臭味,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食后易瀉,吃多后見腹脹、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黃,神疲倦怠,形體瘦弱,舌質淡,苔薄白,脈虛無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一品紅制藥有限公司;一品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州一品紅制藥有限公司;一品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0188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治療腎結石、尿道結石的中藥組合物
- 下一篇:一種麻杏止咳口服液的制備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