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鍍鎳鎂合金輪轂的雙打底電鍍聯合鍍液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01415.X | 申請日: | 2016-0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4635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06 |
| 發明(設計)人: | 張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穎 |
| 主分類號: | C25D7/00 | 分類號: | C25D7/00;C25D3/3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63100 河北省***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鎂合金 輪轂 雙打 電鍍 聯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鍍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鍍鎳鎂合金輪轂的雙打底電鍍聯合鍍液。
背景技術
鎂合金具備重量輕、比強度高、抗沖擊減震性等優異性能,被認為是汽車工業中極好的 鋁合金替代品。鎂合金應用于汽車工業,可以減輕汽車重量,是降低能耗和減少廢氣排放的 一個有效途徑。輪轂是占整車重量較大的部件之一,利用鎂合金作為制造輪轂的材料,可 以達到有效減輕車重的目的。目前,由鎂合金制造的輪轂已經大量應用在摩托車上。然而, 鎂合金的化學性質非常活潑,耐蝕性能差,在使用環境中易于發生點蝕和電偶腐蝕等破壞, 對于摩托車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因此,腐蝕防護是鎂合金在汽車領域應用時最重要的問 題之一。
目前,在鎂合金摩托車輪轂上電鍍金屬組合鍍層,國際上相關的文獻和專利技術報道 很少。美國材料實驗協會制定的ASTMB480-88標準中,建議了兩種在鎂合金表面鍍覆金屬 鍍層的方法,即氰化物預鍍銅工藝和直接化學鍍鎳工藝,其工藝流程分別為(1)機械打磨→ 除油→酸浸蝕→活化→浸鋅→氰化物預鍍銅→化學鍍鎳或電鍍;(2)機械打磨→除油→酸浸 蝕→氫氟酸活化→化學鍍鎳→鈍化封孔。鎂合金浸鋅后氰化物鍍銅的預鍍工藝還有Dow工 藝、Norskhydro工藝和WCM工藝。為了避免氰化物的使用帶來的人體健康危害和環境污染, 后來開發了浸鋅后電鍍鋅或者焦磷酸鹽電鍍銅的預鍍工藝。現有的鎂合金電鍍處理技術雖 然可以在鎂合金表面成功地獲得金屬鍍層,但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1)鎂合金氰化物預鍍銅工藝使用了劇毒的氰化物,對人體健康危害大且污染環境。Dow工藝、 Norskhydro工藝和WCM工藝不穩定,操作窗口窄,施鍍后鍍件缺陷多。
(2)鎂合金直接化學鍍鎳工藝使用了含六價鉻Cr(VI)和氫氟酸的前處理溶液,對人體健康危 害大且污染環境;化學鍍鎳溶液是一個熱力學不穩定體系,鍍液的使用壽命短,生產成本高。
(3)鎂合金浸鋅后電鍍鋅工藝所獲得的鋅金屬層仍然是一種難鍍金屬,還需要經過特別的預 鍍處理后才能進行常規電鍍,如鍍酸銅、亮鎳等。這使鎂合金電鍍處理的工藝流程變得繁瑣, 生產成本提高。因此,電鍍鋅層一般作為鎂合金上最終鍍層,不再作其它組合鍍層的電鍍, 其防腐蝕效果有限。
(4)鎂合金浸鋅后在焦磷酸鹽溶液中直接電鍍銅,容易出現銅鍍層與鎂合金基底結合力不良。 因為焦磷酸根離子對銅離子的絡合能力差,鎂合金基底與金屬銅的電勢相差很大,在焦磷酸 鹽溶液中電鍍銅時,基底鎂與銅離子發生劇烈的置換反應,使得銅鍍層與基底的結合力下降。 預鍍層的致密性不夠,在鍍酸銅時鍍件腐蝕。
(5)已有文獻報道的鎂合金金屬鍍層鍍覆技術只是實驗室結果,未見鎂合金產品的電鍍工業 應用;研究大都集中在鎂合金電鍍的前處理,沒有提出鎂合金組合電鍍技術的完整方案。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鍍鎳鎂合金輪轂的雙打底電鍍聯 合鍍液。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鍍鎳鎂合金輪轂的雙打底電鍍聯合鍍液,該鍍液包括預鍍無氰銅的鍍液和焦磷酸鹽 鍍銅的鍍液,兩種鍍液分配配制,并單獨存放,使用時聯合使用,先使用預鍍無氰銅的鍍液 鍍覆,然后再使用焦磷酸鹽鍍銅的鍍液鍍覆,其中預鍍無氰銅的鍍液由下列組分組成:硫酸 銅120-130g/L;乙二胺四亞甲基膦酸鈉160-180g/L,酒石酸鉀80-100g/L;2-巰基苯并噻唑 0.3-0.5g/L;焦磷酸鹽鍍銅的鍍液由下列組分組成:焦磷酸銅100-120g/L;焦磷酸鉀 140-160g/L;濃度為25-30%的氨水6-8mL/L;檸檬酸鉀8-12g/L,酒石酸鉀鈉15-25g/L; 光亮劑0.2-0.3mL/L;其余為水。
采用本發明的聯合鍍液鍍覆之前需對鎂合金輪轂進行鍍前處理:包括清理,酸洗,活化, 并且需要進行兩次沉鋅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穎,未經張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0141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