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咽部灼熱及疼痛的湯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00074.4 | 申請日: | 2016-0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434843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3-30 |
| 發明(設計)人: | 羅倩茹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倍加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68 | 分類號: | A61K36/8968;A61P11/04;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1200 四川省成都市崇***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灼熱 疼痛 湯劑 藥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醫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咽部灼熱及疼痛的湯劑藥物,特別是供咽部灼熱及疼痛患者使用的湯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的領域。
背景技術
醫者認為:咽部灼熱疼痛是病毒性咽炎的癥狀。病毒性咽炎急性引起病急,先在咽和口腔粘膜、扁桃體和口角等處出現針尖大小的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孤立或叢集在一起,很快破裂形成淺潰瘍,表面覆蓋有淡黃色假膜,周圍粘膜呈鮮紅色,伴有畏寒、發熱、咽部灼熱疼痛。其病原體種類很多,以皰疹病毒較多見,另外有腺病毒、冠狀病毒、合胞病毒等。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種可有效治療上述咽部灼熱及疼痛的藥物,是我們目前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隨著我國中醫中藥學的不斷發展,在治療咽部灼熱及疼痛上,人們漸漸意識到了中醫治療上述疾病的優點,且在治療過程中無任何毒副作用和費用低廉等優勢,針對現有西醫治療上述咽部灼熱及疼痛的現狀,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咽部灼熱及疼痛的湯劑藥物,以解決咽部灼熱及疼痛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的問題。該藥物是以常見的中藥為原料,具有見效快、療效顯著等特點,并可有效治療上述脾腎陽虛一癥。
為達到上述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治療咽部灼熱及疼痛的湯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青果5~10g、麥冬10~20g、柿霜3~10g、玄參15~20g、桔梗3~10g、地黃12~25g、甘草7.5~15g。
一種治療咽部灼熱及疼痛的湯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青果6~9g、麥冬11~18g、柿霜4~9g、玄參16~18g、桔梗4~9g、地黃14~22g、甘草8~13g。
一種治療咽部灼熱及疼痛的湯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青果8g、麥冬16g、柿霜8g、玄參16g、桔梗8g、地黃20g、甘草11g。
一種治療咽部灼熱及疼痛的湯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制備而成:
A、首先將上述原料中藥揀去雜質和粉塵后,按照質量份比分別粉碎成粗粒狀包煎;
B、將包好的原料中藥放入冷開水中浸泡35分鐘,然后再將浸泡好的藥物和浸泡藥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鍋內,注入過藥35mm的冷開水進行第一次煎煮40分鐘,濾取藥液后,再次注入過藥31mm的微溫開水進行第二次煎煮35分鐘,二次混合濃縮成50%的中藥液480毫升備用。
一種治療咽部灼熱及疼痛的湯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為:將制備好的中藥液以二天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給藥量80毫升/次,飯后服。服藥3~5天,癥狀全部消失。
本發明組方中的各原料中藥在中國藥典、中國辭典以及中華本草中均有詳細的記載。本發明選用其中最常見的中藥為原料,充分發揮各組分的藥理功效:
青果,性味:性平、味甘、酸,具有清熱、利咽、生津、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療咽喉腫痛、咳嗽、煩渴、魚蟹中毒等癥,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射干,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消痰、利咽之功效,用于治療熱毒痰火郁結、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咳嗽氣喘;
麥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之功效,用于治療肺燥干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等癥;
柿霜,性味:甘、性涼,具有潤肺止咳、生津利咽、止血之功效用于肺熱燥咳、咽干喉痛、口舌生瘡、吐血、咯血、消渴;
玄參,性味:味甘、苦、咸、性微寒,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散結之功效,用于治療溫熱病熱和營血、身熱、煩渴、舌絳、發斑、骨蒸勞嗽、虛煩不寤、津傷便秘、目澀昏花、咽喉喉腫痛、瘰疬痰核、癰疽瘡毒等癥;
桔梗,性味:味苦、辛、性平,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膿之功效,用于治療咳嗽痰多、咳痰不爽、胸膈痞悶、咽喉腫痛、肺癰咳吐膿血;
地黃,甘苦、寒,具有滋陰、養血之功效,適用于發熱、消渴、吐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等癥,治療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等癥;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之功效,用于治療食少、脾胃虛弱、腹痛便溏、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和烈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倍加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倍加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0007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治療腰痛的中藥膏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治陰虛火旺型間質性肺炎的中藥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