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機電一體型的旋轉電機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580080345.5 | 申請日: | 2015-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1056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30 |
| 發(fā)明(設計)人: | 長谷川和裕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產(chǎn)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2K9/19 | 分類號: | H02K9/19;H02K11/00;H02K11/33;H02K11/27;H02K5/20;H02M7/48;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聯(lián)合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張?zhí)焓?/td> |
| 地址: | 日本神***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電 體型 旋轉 電機 裝置 | ||
一種機電一體型的旋轉電機裝置,其具有:旋轉電機(8);電力變換裝置(9),其與旋轉電機(8)連接;殼體(1),其將旋轉電機(8)以及電力變換裝置(9)收容為一體;以及安裝部件(15),其安裝于殼體(1),電力變換裝置(9)安裝于該安裝部件(15)的與旋轉電機(8)的相反側。與構成電力變換裝置(9)的電子元件(13)連接的導電連接部件(19),以相對于安裝部件(15)電絕緣的狀態(tài)安裝于安裝部件(15)的與旋轉電機(8)的相反側。在安裝部件(15)的旋轉電機(8)側設置有對電子元件(13)以及導電連接部件(19)進行冷卻的冷卻部(33)。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將旋轉電機以及電力變換裝置一體地收容于殼體的機電一體型的旋轉電機裝置。
背景技術
在將作為旋轉電機的電機和作為電力變換裝置的逆變器一體地收容于殼體時,已知在設置于殼體的安裝座的上方安裝有逆變器的結構(參照專利文獻1)。為了抑制逆變器的高溫化,在專利文獻1的技術中,利用壓縮機運轉時的低溫氣體制冷劑對殼體進行冷卻,利用該冷熱對安裝座上的逆變器進行冷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36773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在專利文獻1的技術中,利用殼體被冷卻時的冷熱對安裝座上的逆變器進行冷卻,但逆變器有可能因在電機的線圈產(chǎn)生的熱進行傳遞而變得高溫化。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因在旋轉電機產(chǎn)生的熱而引起的電力變換裝置的高溫化。
本發(fā)明是機電一體型的旋轉電機裝置,其具有:旋轉電機;電力變換裝置;以及殼體,其將旋轉電機以及電力變換裝置一體地收容,該旋轉電機裝置具有安裝部件,電力變換裝置安裝于該安裝部件的與旋轉電機的相反側。對于該電力變換裝置,在安裝部件的與旋轉電機的相反側將與構成電力變換裝置的電子元件連接的導電連接部件設置為相對于安裝部件電絕緣的狀態(tài),在此基礎上,在安裝部件的旋轉電機側具有對電子元件以及導電連接部件進行冷卻的冷卻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轉電機裝置的斜視圖。
圖2是在圖1的旋轉電機裝置中使用的逆變器模塊的斜視圖。
圖3是相對于圖2而省略了電子元件的斜視圖。
圖4是從圖3的下部側觀察的斜視圖。
圖5是圖3的具有匯流條的部分的示意性剖面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與圖2相對應的斜視圖。
圖7是第3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與圖5相對應的示意性剖面圖。
圖8是本發(fā)明的第5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匯流條的部分的分解斜視圖。
圖9是第5實施方式的包含帶分隔壁絕緣片材的匯流條的剖面圖。
圖10是本發(fā)明的第6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逆變器模塊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機電一體型的旋轉電機裝置的斜視圖。旋轉電機裝置的殼體1具有:大致圓筒形狀的電機部3;大致長方體形狀的逆變器部5,其一體地設置于電機部3的圓筒形狀部分的圖1中的上部側;以及罩7,其將逆變器部5的上部覆蓋。
在電機部3內收容有作為旋轉電機的三相交流電機(下面,簡稱為電機)8。在逆變器部5上的被罩7覆蓋的部分,收容有作為電力變換裝置的逆變器9。即,殼體1將電機8以及逆變器9一體地收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產(chǎn)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jīng)日產(chǎn)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8034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