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高壓氣體容器和高壓氣體容器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580077894.7 | 申請日: | 2015-03-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0746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竹本真一郎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產(chǎn)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17C13/04 | 分類號: | F17C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張會華 |
| 地址: | 日本神***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壓 氣體 容器 制造 方法 | ||
一種高壓氣體容器,其具備設置有熔栓閥和配置于與該熔栓閥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轂部的容器主體,其中,熔栓閥和轂部分別具有比容器主體的導熱系數(shù)高的導熱系數(shù),熔栓閥和轂部由導熱體連接,導熱體收容于容器主體內。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備熔栓閥的高壓氣體容器和高壓氣體容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在高壓氣體容器暴露于高溫環(huán)境下的情況下,為了降低容器內的壓力,公知有在容器安裝熔栓閥的技術。熔栓閥是由如下構件構成的閥:外殼,其與成為高壓氣體的流入流出口的容器的轂部(日文:ボス部)一體化,并具備貫通容器內外的流路;大致圓柱形的溶栓,其將流路封閉。溶栓由熔點較低的金屬構成,通過暴露于高溫,溶栓熔化。由此,即使是在容器暴露于高溫環(huán)境下的情況下,高壓氣體容器內的高壓氣體也經(jīng)由流路向外部釋放,能夠抑制容器內部超過通常的使用范圍而成為高壓。
作為高壓氣體容器的主體的材料,使用金屬材料、碳纖維強化塑料。近來,出于強度、輕量化的觀點考慮,碳纖維強化塑料材料作為加強材料被廣泛應用。另一方面,在使用碳纖維強化塑料制那樣的導熱性較低的材料作為高壓氣體容器主體的材料的情況下,熱難以在容器主體傳遞。因此,在容器的一部分在與熔栓閥相反的一側的容器端部等與熔栓閥分開的位置被加熱那樣的情況下,存在直到該熱傳遞到熔栓閥為止花費時間的可能性。在該情況下,盡管容器的一部分的溫度上升,但并不引起上述那樣的熔栓閥的熔化,內壓上升而容器的耐久性有可能降低。
針對該問題,在JP2005-315294A中公開了一種高壓氣體容器,其中,從設置于高壓氣體容器的熔栓閥起在容器的外部以沿著容器主體的側面的方式使導熱體延伸,熱向安全閥傳遞。
發(fā)明內容
在JP2005-315294A的情況下,考慮到從存在于容器外部的其他構件受到?jīng)_擊而導熱體破損的情況。尤其是,在搭載有燃料電池(FC)的汽車中,在想到作為儲藏氫燃料的罐的高壓氣體容器的情況下,考慮到在該高壓氣體容器周邊配置許多構成構件,也想到由于例如行駛中的振動等而上述導熱體與其他構成構件干涉而施加意料之外的沖擊。
為了解決這樣的以往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確保由導熱體進行的熱向熔融閥的傳遞功能且防止導熱體的破損的高壓氣體容器和高壓氣體容器的制造方法。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某一形態(tài),提供具備設置有熔栓閥和配置于與該熔栓閥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轂部的容器主體的高壓氣體容器。在該高壓氣體容器中,熔栓閥和轂部分別具有比容器主體的導熱系數(shù)高的導熱系數(shù),熔栓閥和轂部由導熱體連接,導熱體收容于容器主體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高壓氣體容器的概略結構圖。
圖2A是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高壓氣體容器的概略結構圖。
圖2B是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高壓氣體容器的概略結構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高壓氣體容器的概略結構圖。
圖4是說明本發(fā)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高壓氣體容器的制造方法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形態(tài)進行說明。
(第1實施方式)
圖1是說明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高壓氣體容器的概略結構圖。
本實施方式的高壓氣體容器100具備:大致圓柱形的容器主體10;轂部13-1、13-2,其配設于容器主體10的長度方向的兩端;熔栓閥15,其配設于容器主體10的一個轂部13-1;導熱體17,其將一側的轂部13-1和另一側的轂部13-2在高壓氣體容器100的內部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產(chǎn)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jīng)日產(chǎn)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7789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