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制動用致動器及制動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80076235.1 | 申請日: | 2015-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5059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13 |
| 發明(設計)人: | 木村亮介;黒木健;加藤裕之;鈴木理夫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美姿把;曙制動器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16D65/18 | 分類號: | F16D65/18;F16D65/02;F16D121/24;F16D125/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玉昌峰;吳孟秋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動 用致動器 裝置 | ||
1.一種制動用致動器,驅動以移動自由的方式保持于卡鉗的活塞,所述制動用致動器獨立于所述卡鉗而設置,
所述制動用致動器包括:
電機,具有旋轉軸;
輸出軸,向所述活塞傳遞所述電機的動力;
減速機構,設于所述旋轉軸與所述輸出軸之間;
殼體,容納所述電機和所述減速機構,所述殼體由樹脂材料形成;
容納部,設于所述殼體,并容納所述電機;以及
支承部,設于所述殼體,并相對于所述容納部在與所述容納部的軸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并支承所述輸出軸,
所述支承部具有固定于所述卡鉗的三個以上的卡鉗固定部,這些卡鉗固定部配置為包圍所述輸出軸,
所述制動用致動器的特征在于,
將所述三個以上的卡鉗固定部中的一個設為第一卡鉗固定部,所述第一卡鉗固定部配置在連接所述旋轉軸與所述輸出軸的線段的延長線上,
所述支承部還包括第二卡鉗固定部及第三卡鉗固定部,所述第二卡鉗固定部及所述第三卡鉗固定部配置在所述輸出軸和所述旋轉軸之間的軸間區域,
連接所述第一卡鉗固定部和所述輸出軸的第一線段的長度、連接所述第二卡鉗固定部和所述輸出軸的第二線段的長度以及連接所述第三卡鉗固定部和所述輸出軸的第三線段的長度分別設為相等距離,
所述第一線段和所述第二線段所成的角度和所述第一線段和所述第三線段所成的角度都等于角度α°,
為所述第二線段和所述第三線段所成的角度的角度β°小于α°,即α°>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動用致動器,其中,
所述第二卡鉗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卡鉗固定部配置在所述支承部的所述容納部一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動用致動器,其中,
所述第二卡鉗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卡鉗固定部靠近連接所述容納部與所述支承部的所述殼體的外周壁部而配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動用致動器,其中,
所述卡鉗固定部以所述輸出軸為中心分別配置為相等角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動用致動器,其中,
還具有樹脂制的蓋,覆蓋容納于所述殼體的內部的所述電機和所述減速機構,并密封所述殼體的內部,
所述蓋和所述殼體之間通過熔融方法被固定,
在所述支承部的徑向內側設置有圓筒固定部,
所述圓筒固定部和所述第一卡鉗固定部、所述第一卡鉗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三卡鉗固定部的每個之間通過從所述圓筒固定部的外周面延伸出的直線形狀的肋件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動用致動器,其中,
所述第二卡鉗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卡鉗固定部配置在所述支承部的所述容納部一側。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動用致動器,其中,
所述第二卡鉗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卡鉗固定部靠近連接所述容納部與所述支承部的所述殼體的外周壁部而配置。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動用致動器,其中,
所述卡鉗固定部以所述輸出軸為中心分別配置為相等角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美姿把;曙制動器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株式會社美姿把;曙制動器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7623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