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有殺真菌活性的吡啶酰胺化合物有效
| 申請號: | 201580074652.2 | 申請日: | 2015-1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0540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4 |
| 發明(設計)人: | K·布拉沃-阿爾塔米拉諾;Y·盧;B·洛伊;Z·巴肯;D·瓊斯;J·威爾莫特;J·里戈利;K·德克沃爾;J·多伊布勒;J·赫里克;X·王;C·姚;K·邁耶 | 申請(專利權)人: | 美國陶氏益農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N47/12 | 分類號: | A01N47/12;A01N43/10;A01N43/40;A01N43/16;A01N37/44;A01G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坤瑞律師事務所 11494 | 代理人: | 封新琴 |
| 地址: | 美國印***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真菌 活性 吡啶 化合物 | ||
1.用于防治真菌病原體的組合物,其包含化合物和植物學上可接受的載體物質的混合物,所述化合物選自:
2.根據權利要求1的組合物,其中所述真菌病原體為以下物質中的一種:小麥葉斑病病原菌(Zymoseptoria tritici),小麥葉銹菌(Puccinia triticina),小麥條銹菌(Pucciniastriiformis),蘋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葡萄白粉病菌(Uncinula necator),大麥云紋病菌(Rhynchosporium secalis),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豆薯層銹菌(Phakopsora pachyrhizi),小麥穎枯病菌(Leptosphaeria nodorum),小麥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大麥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hordei),黃瓜白粉病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黃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甜菜尾孢菌(Cercospora beticol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和大麥網斑病菌(Pyrenophora teres)。
3.根據權利要求1的組合物,其中所述真菌病原體為以下物質中的一種:小麥葉斑病病原菌(Zymoseptoria tritici),小麥葉銹菌(Puccinia triticina),蘋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大麥云紋病菌(Rhynchosporium secalis),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豆薯層銹菌(Phakopsora pachyrhizi),小麥穎枯病菌(Leptosphaeria nodorum),黃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甜菜尾孢菌(Cercospora beticola),和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
4.防治和預防真菌對植物侵襲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殺真菌有效量的至少一種權利要求1的組合物施用至以下的至少之一:所述植物,與所述植物相鄰的區域,和適于支持所述植物生長的土壤。
5.防治和預防真菌對植物侵襲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殺真菌有效量的至少一種權利要求1的組合物施用至以下的至少之一:所述植物的根,和所述植物的葉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美國陶氏益農公司,未經美國陶氏益農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74652.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