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顯示裝置以及其驅動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80073587.1 | 申請日: | 2015-10-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1198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3 |
| 發明(設計)人: | 古川浩之;岸宣孝;吉山和良;酒井保;后藤尚子;野口登 | 申請(專利權)人: | 夏普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9G3/30 | 分類號: | G09G3/30;G09G3/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賽恩倍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汪飛亞 |
| 地址: | 日本國大***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顯示裝置 及其 驅動 方法 | ||
本發明的目的為實現可以抑制為了補償電路元件的劣化而檢測電流之時的噪音帶來的影響的顯示裝置。有機EL顯示裝置中設有,測定流經電路元件中的電流從而輸出對應于測量電流的數字測量值的電流監視部與求多出個輸入值的平均值的平均化處理部(36)。電流監視部在一定時間內多次測量流經相同像素電路內的電流。平均化處理部(36),對各像素電路,將由電流監視部在一定時間內輸出的多個測量值作為多個輸入值接收,將多個數字測量值的平均值作為用于補償各電路元件的劣化的補償計算中使用的值輸出。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更詳細地,涉及具有像素電路的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像素電路包括有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元件等電光學元件。
背景技術
歷來,作為顯示裝置具有的顯示元件,有亮度或透射率由被施加的電壓控制的電光學元件與亮度或透射率由流經的電流控制的電光學元件。作為亮度或透射率由被施加的電壓控制的電光學元件的代表例列舉液晶顯示元件。另一方面,作為亮度或透射率由流經的電流控制的電光學元件的代表例列舉有機EL元件。有機EL元件也被稱為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使用了作為自發光型的電光學元件的有機EL元件的有機EL顯示裝置,與需要背光源以及濾光片等的液晶顯示裝置相比,可以容易地實現薄型化、低耗電化、高亮度化等。因此,近年,有機EL顯示裝置的開發在積極地進行。
作為有機EL顯示裝置的驅動方式,被動矩陣方式(也被稱為單純矩陣方式)與有源矩陣方式是已知的。采用了被動矩陣式的有機EL顯示裝置,雖然結構簡單,然而其大型化以及高精細化是困難的。與此相對地,采用了有源矩陣式的有機EL顯示裝置(以下稱為“有源矩陣型有機EL顯示裝置”),與采用了被動矩陣方式的有機EL顯示裝置相比,可以容易地實現大型化以及高精細化。
在有源矩陣型的有機EL顯示裝置中,多個像素電路被形成為矩陣狀。有源矩陣型的有機EL顯示裝置的像素電路,典型地,包含選擇像素的輸入晶體管與控制向有機EL元件的電流供給的驅動晶體管。并且,以下,存在將從驅動晶體管流向有機EL元件的電流稱為“驅動電流”的情況。
圖23是表示現有的一般的像素電路91的結構的電路圖。該像素電路91對應于被配置于顯示部的多條數據線S與多條掃描線G的各交叉點被設置。如圖23所示,該像素電路91包括2個晶體管T1、T2、1個電容器Cst、一個有機EL元件OLED。晶體管T1為輸入晶體管,晶體管T2為驅動晶體管。
晶體管T1被設置于數據線S與晶體管T2的柵極端子之間。關于該晶體管T1,柵極端子被連接于掃描線G,源極端子被連接于數據線S。晶體管T2被與有機EL元件串聯設置。關于該晶體管T2,漏極被連接于供給高電平電源電壓ELVDD的電源線,源極端子被連接于有機EL元件OLED的陽極。并且,以下將供給高電平電源電壓ELVDD的電源線稱為“高電平電源線”。在高電平電源線上附加與高電平電源電壓相同的符合的ELVDD。關于電容器Cst,一個端子被連接于晶體管T2的柵極端子,另一個端子被連接于晶體管T2的源極端子。有機EL元件OLED的陰極端子被連接于供給低電平電源電壓ELVSS的電源線。并且,以下將供給低電源電壓ELVSS的電源線稱為“低電平電源線”。在低電平電源線附加與低電平電源電壓相同的符合的ELVSS。另外,此處,為了方便,將晶體管T2的柵極端子、電容器Cst的一端,和晶體管T1的漏極端子的連接點稱為“柵極節點”。給柵極節點付上符號VG。并且,一般而言,雖然漏極與源極中電位高的一個被稱為漏極,然而在本說明書的說明中,定義一個為漏極,另一個為源極,因此,也存在源極電位比漏極電位高的情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夏普株式會社,未經夏普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7358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