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內燃機的增壓系統及增壓系統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80071277.6 | 申請日: | 2015-0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1000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30 |
| 發明(設計)人: | 久保博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02B37/013 | 分類號: | F02B37/013;F02B37/12;F02B37/16;F02B3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蘭;張思寶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燃機 增壓 系統 控制 方法 | ||
1.一種內燃機的增壓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內燃機;
多個渦輪增壓機,其被來自所述內燃機的排出氣體驅動;
進氣流路切換閥,其構成為能夠切換所述內燃機的進氣流路;
排氣流路切換閥,其構成為能夠切換所述內燃機的排氣流路;
目標增壓壓力計算部,其基于所述內燃機的運轉狀態計算目標增壓壓力;
增壓壓力檢測部,其檢測所述多個渦輪增壓機的實際增壓壓力;
控制部,其基于第一控制指標控制所述進氣流路切換閥及所述排氣流路切換閥;
還包括用于規定所述第一控制指標與相對于所述實際增壓壓力具有線性特性的第二控制指標之間的關系的轉換表,
所述控制部通過所述轉換表將基于所述目標增壓壓力及所述實際增壓壓力算出的所述第二控制指標轉換為所述第一控制指標。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的增壓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指標被規定為,隨著該第二控制指標的增加,在所述進氣流路切換閥的開度從最大值起單調減少之后,所述排氣流路切換閥從最大值起單調減少。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內燃機的增壓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渦輪增壓機包含:
第一渦輪增壓機,其包括設于所述進氣流路的第一渦輪壓縮機及設于所述排氣流路的第一排氣渦輪機;
第二渦輪增壓機,其包括在所述進氣流路中設為比所述第一渦輪壓縮機靠上游側的第二渦輪壓縮機及在所述排氣流路中設為比所述第一排氣渦輪機靠下游側的第二排氣渦輪機。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內燃機的增壓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進氣流路包括:
進氣用串聯流路,其從外部經由所述第一渦輪壓縮機及所述第二渦輪壓縮機連接于所述內燃機;
進氣用旁通流路,其將所述第一渦輪壓縮機的出口側連接于所述第二渦輪壓縮機的出口側;
所述排氣流路包括:
排氣用串聯流路,其從所述內燃機經由所述第二排氣渦輪機及所述第一排氣渦輪機到達外部;
排氣用第一旁通流路,其將所述第二排氣渦輪機的入口側與所述第一排氣渦輪機的入口側連接;
排氣用第二旁通流路,其將所述排氣用第一旁通流路和所述排氣用串聯流路的下游側的連接點的下游側與所述第二排氣渦輪機的出口側連接;
所述進氣流路切換閥是設于所述進氣用旁通流路的壓縮機旁通閥,
所述排氣用切換閥是設于所述排氣用第一旁通流路的排氣流量控制閥。
5.一種內燃機的增壓系統的控制方法,
所述內燃機的增壓系統包括:
內燃機;
多個渦輪增壓機,其被來自所述內燃機的排出氣體驅動;
進氣流路切換閥,其構成為能夠切換所述內燃機的進氣流路;
排氣流路切換閥,其構成為能夠切換所述內燃機的排氣流路;
所述內燃機的增壓系統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目標增壓壓力計算工序,基于所述內燃機的運轉狀態計算目標增壓壓力;
增壓壓力檢測工序,檢測所述多個渦輪增壓機的實際增壓壓力;
控制工序,基于第一控制指標控制所述進氣流路切換閥及所述排氣流路切換閥;
還包括用于規定所述第一控制指標與相對于所述實際增壓壓力具有線性特性的第二控制指標之間的關系的轉換表,
通過所述轉換表將基于所述目標增壓壓力及所述實際增壓壓力算出的所述第二控制指標轉換為所述第一控制指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未經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71277.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曲軸箱通風抽空裝置
- 下一篇:一種硅鋼片連續化裝壓生產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