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身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580068443.7 | 申請日: | 2015-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0796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17 |
| 發明(設計)人: | 樋口英生;小林廣和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D25/20 | 分類號: | B62D25/20;B62D21/15;B62D2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11256 | 代理人: | 陳偉;孫明軒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縱加強筋 棱線 最短距離 車身架 前后方向 后車架 車身 變形 | ||
1.一種車身架,其由頂部、底部和一對側壁形成為中空,且具有一對棱線,所述一對棱線由所述頂部和所述底部的至少一個與所述一對側壁之間的交叉部形成,所述車身架沿車身前后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縱加強筋部,其在所述一對側壁中的一個上向著所述中空側而形成為凹形,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與所述一對棱線中的一條相鄰;
第1應變進展區域,其在該第1縱加強筋部以及所述一對棱線中的另一條之間的距離中,將車寬方向上的最短距離作為半徑;
第2縱加強筋部,其在所述一對側壁中的另一個上向著所述中空側形成為凹形,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與所述一對棱線中的另一條相鄰;和
第2應變進展區域,其在該第2縱加強筋部以及所述一對棱線中的一條之間的距離中,將車寬方向上的最短距離作為半徑,
所述第1縱加強筋部以及所述第2縱加強筋部在所述車身架的車身前后方向上分離,所述第1應變進展區域以及所述第2應變進展區域在所述車身架變形前的狀態下分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身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空的車身架的變形中途,所述第1應變進展區域以及所述第2應變進展區域相互重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身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的車身架以大致1500MPa的高強度形成,
所述第1縱加強筋部以及所述第2縱加強筋部被軟化至590~1000MPa。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身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頂部和所述底部的至少一個具有軟化部,該軟化部以將所述第1縱加強筋部以及所述第2縱加強筋部連結的方式以帶狀延伸,且能夠變形。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身架,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底部以及所述一對側壁形成截面大致U字狀的U字部,所述頂部通過點焊與具有該U字部的下車架部接合,由此所述車身架形成為中空,
所述點焊位于除了所述第1縱加強筋部以及所述第2縱加強筋部以外的部位上,
所述點焊設為在所述車身架的變形時,抑制因所述點焊所造成的應變向接合部集中的間距間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68443.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