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排氣熱回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80066009.5 | 申請日: | 2015-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0254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02 |
| 發明(設計)人: | 大上裕久;石川裕美;竹本直弘 | 申請(專利權)人: | 雙葉產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01N5/02 | 分類號: | F01N5/02;F01N13/08;F02G5/02;F28D21/00;F28F2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興律師事務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隔壁部 排氣管 導入部件 下游端 排氣 排氣熱回收裝置 下游側端部 排氣流路 熱交換器 導入部 殼體部件 熱交換部 覆蓋 配置 | ||
一種排氣熱回收裝置,具備:排氣管、殼體部件、熱交換部、導入部、以及閥。排氣下游端位于在排氣管的排氣流路中與熱交換器的下游側端部相比靠下游側的位置,該排氣下游端是排氣管在排氣流路中的下游側的端部。導入部具備隔壁部和導入部件,隔壁部是排氣管中從排氣下游端直至熱交換器的下游側端部為止的部位,導入部件配置成,以使其和隔壁部之間留有間隙的方式,使導入部件覆蓋隔壁部的徑向外側的至少一部分。
本國際申請要求2014年12月3日在日本專利局提交的日本發明專利申請第2014-244980號的優先權,所述日本發明專利申請的全部內容通過引用而并入本文。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排氣熱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已知有通過將來自內燃機的排氣作為高溫流體,并將內燃機的冷卻水作為低溫流體而進行熱交換,從而回收排氣熱的排氣熱回收裝置(參照專利文獻1)。
該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排氣熱回收裝置具備排氣管、殼體部件、熱交換部、排氣流入部、以及閥。排氣管是形成為筒形的部件,并將來自內燃機的排氣導向下游側。殼體部件是覆蓋排氣管外側的筒形部件。熱交換部具有配置在排氣管和殼體部件之間的熱交換器。熱交換器在作為高溫流體的排氣和流動于其內部的低溫流體之間進行熱交換。
專利文獻1中的排氣流入部是從排氣管流出的排氣流入熱交換部的部位。專利文獻1中的排氣流入部為形成于與排氣管的排氣流路中的熱交換器的下游側端部相比靠上游側處的開口,且為形成于排氣管整周上的開口。
閥配置于在排氣管的排氣流路中與排氣流入部相比靠下游側的位置。
具體地,在排氣熱回收裝置中,當內燃機的冷卻水的水溫低時,通過關閉閥而封閉排氣管。由此,來自內燃機的排氣從排氣流入部流入熱交換部,從而于熱交換部在來自內燃機的排氣和冷卻水之間進行熱交換。
另一方面,在排氣熱回收裝置中,當內燃機的冷卻水的水溫高時,通過打開閥而開放排氣管。由此,在排氣熱回收裝置中,使得從排氣流入部流入熱交換部的排氣的流量減少,從而使得從排氣熱向冷卻水的傳遞的熱傳遞量減少。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第2014-34963號公報
發明內容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排氣熱回收裝置中,形成排氣流入部的排氣管的開口,形成于在排氣管的排氣流路中與熱交換器的下游側端部相比靠上游側的位置。
因此,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排氣熱回收裝置中,即使當閥打開時,排氣也有可能從排氣管經由排氣流入部而流入熱交換部。由此,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排氣熱回收裝置在打開閥時可能會產生從排氣到冷卻水的不必要的熱傳遞。
在排氣熱回收裝置中,需要進一步減少當閥打開時從排氣管流入熱交換部的排氣的流量。
在本公開的一個方面,期望進一步減少排氣熱回收裝置中在閥打開時流入熱交換部的排氣的流量。
本公開的一個方面涉及具備排氣管、殼體部件、熱交換部、導入部、以及閥的排氣熱回收裝置。
排氣管是形成為筒形的部件,并將來自內燃機的排氣導向下游側。殼體部件是覆蓋排氣管徑向外側的筒形部件。熱交換部具有配置在排氣管和殼體部件之間的熱交換器。熱交換器在作為高溫流體的排氣和流動于熱交換器內部的低溫流體之間進行熱交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雙葉產業株式會社,未經雙葉產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6600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