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上行數據包的傳輸方法、終端設備、基站及通信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580065511.4 | 申請日: | 2015-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0599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15 |
| 發明(設計)人: | 周凱捷;鄧天樂;王新征;胡星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72/04 | 分類號: | H04W72/04;H04W48/16 |
| 代理公司: | 11309 北京億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陳霽<國際申請>=PCT/CN2015/ |
| 地址: | 518129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上行 數據包 傳輸 方法 終端設備 基站 通信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上行數據包的傳輸方法、終端設備和基站。該方法包括:終端設備確定第一上行數據幀的CP長度。若終端設備處于與基站上行失同步且RRC連接的狀態,或處于RRC空閑的狀態,終端設備根據所述CP長度為上行數據包生成所述第一上行數據幀。第一上行數據幀的CP長度大于處于上行同步且RRC連接狀態的終端設備發送上行數據幀的CP長度。終端設備向基站發送第一上行數據幀。通過本發明的傳輸方法,可免去例如隨機接入和上行同步等信令流程,使得終端設備能夠通過一次信令交互直接發送上行數據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降低了功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上行數據傳輸方法、終端設備、基站及通信系統。
背景技術
心跳機制被手機上的互聯網應用廣泛采用,例如:Android的原生應用、QQ、微博和微信都采用了這種心跳機制:手機定時向應用服務器發送簡短的信息(可被稱為心跳信息或心跳包)。有了互聯網應用的心跳機制,應用服務器可以及時下發(Push)手機用戶相關的信息,比如微信中的短消息、圖片或者語音等。一旦應用服務器收不到手機的心跳信息,服務器可以接管該手機的業務,避免業務的停滯。一些場景下,互聯網應用的業務數據包的吞吐量也較小。上行傳輸控制協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層的響應(ACK)消息亦是如此。
此外,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通信不再局限于人與人之間,機器與機器之間(Machine to Machine,M2M)的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也變得日益普及。據預測,截止2020年,將有500億機器通過通信技術互相連接。MTC通過軟件和硬件的結合,能夠實時監測并定時上報例如道路狀況、患者的健康數據、指定地點的溫度或濕度等各種數據信息,以實現機器間的智能管理。
不管是心跳包,還是MTC中的數據包,這一類上行數據包都具有非連續型且吞吐量較小的特點。尤其是手機上的互聯網應用的心跳包的周期比較長,例如舊版QQ的心跳周期為30s,新版QQ為180s,微信為300s,Google原生應用為1680s左右。這就使得發送這一類型數據包的終端設備(例如手機或MTC中的終端設備)進入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空閑(IDLE)狀態或是與基站之間上行失同步的狀態。一旦該終端設備進入RRC空閑狀態或上行失同步狀態,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信令才能進行上行數據傳輸。當前的長期系統演進(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縮寫:LTE)網絡主要是為連續型、大吞吐量的數據包傳輸所設計。
圖1A和圖1B分別示出了處于RRC IDLE狀態的終端設備以及處于上行失同步狀態的終端設備在LTE網絡中進行上行數據傳輸的示意圖。
如圖1A所示,對于處于RRC IDLE狀態的終端設備(例如,用戶設備,userequipment,UE),首先需要通過步驟101和102完成隨機接入,再通過步驟103至105建立RRC連接,然后基站(如演進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分別通過步驟106和107向UE提供非接入層(non-access stratum,NAS)信息和RRC重配置信息,最終,UE通過步驟108發送上行數據包。
在圖1B中,對于處于上行失同步狀態的UE,同樣需要先通過步驟111和112完成隨機接入的過程。其中,步驟112中的隨機接入響應(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中攜帶同步指令,例如:時間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指令。接著,在步驟113中,UE向eNB發送調度請求(scheduling request,SR)或緩存區狀態報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UE在步驟114收到eNB發送的調度許可(scheduling grant,SG)后,最終在步驟115發送上行數據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6551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終端設備、網絡設備、上行發送方法和上行接收方法
- 下一篇:信息傳輸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