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編碼裝置、解碼裝置、它們的方法及程序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580064256.1 | 申請日: | 2015-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0442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守谷健弘;鐮本優(yōu);原田登;龜岡弘和;杉浦亮介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國立大學法人東京大學 |
| 主分類號: | G10L19/035 | 分類號: | G10L19/035;G10L1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鄭海濤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編碼 裝置 解碼 它們 方法 程序 | ||
1.一種編碼裝置,將時序信號在頻域進行編碼,其中,包含:
頻譜包絡估計單元,將η設為1,將與所述時序信號對應的頻域樣本串的絕對值的η次方視為功率譜而進行頻譜包絡的估計;以及
編碼單元,對與所述時序信號對應的頻域樣本串的各樣本進行基于所述頻譜包絡的估計而改變比特分配或者實質(zhì)上比特分配改變的編碼。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編碼裝置,其中,
所述頻譜包絡估計單元包含:
線性預測分析單元,使用偽相關函數(shù)信號串來進行線性預測分析而得到線性預測系數(shù),其中所述偽相關函數(shù)信號串是使用所述頻域樣本串X(0),X(1),…,X(N-1)通過式(12)得到的;以及
非平滑化頻譜包絡序列生成單元,通過得到非平滑化頻譜包絡序列,從而進行所述頻譜包絡的估計,其中所述非平滑化頻譜包絡序列是使用所述線性預測系數(shù)^β1,^β2,…,^βp通過式(13)得到的,
其中N為正整數(shù),將·設為實數(shù),exp(·)為以納皮爾數(shù)為底的指數(shù)函數(shù),j為虛數(shù)單位,~X(0),~X(1),…,~X(N-1)是所述偽相關函數(shù)信號串,^H(0),^H(1),……,^H(N-1)是所述非平滑化頻譜包絡序列,p是2以上的整數(shù),式(12)以及式(13)是如下式:
3.一種解碼裝置,通過頻域中的解碼而得到與時序信號對應的頻域樣本串,其中,包含:
線性預測系數(shù)解碼單元,對所輸入的線性預測系數(shù)碼進行解碼而得到線性預測系數(shù);
非平滑化頻譜包絡序列生成單元,使用所述線性預測系數(shù)^β1,^β2,…,^βp通過式(13)得到非平滑化頻譜包絡序列;以及
解碼單元,按照基于所述非平滑化頻譜包絡序列而改變的比特分配或者實質(zhì)上改變的比特分配,進行所輸入的整數(shù)信號碼的解碼從而得到與所述時序信號對應的頻域樣本串,
其中N為正整數(shù),將·設為實數(shù),exp(·)為以納皮爾數(shù)為底的指數(shù)函數(shù),j為虛數(shù)單位,^H(0),^H(1),……,^H(N-1)是所述非平滑化頻譜包絡序列,p是2以上的整數(shù),式(13)是如下式:
4.一種編碼裝置,將時序信號在頻域進行編碼,其中,包含:
頻譜包絡估計單元,將η設為非1且非2的規(guī)定的正數(shù),將與所述時序信號對應的頻域樣本串的絕對值的η次方視為功率譜而進行頻譜包絡的估計;以及
編碼單元,對與所述時序信號對應的頻域樣本串的各樣本進行基于所述頻譜包絡的估計而改變比特分配或者實質(zhì)上比特分配改變的編碼。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編碼裝置,其中,
所述頻譜包絡估計單元包含:
線性預測分析單元,使用偽相關函數(shù)信號串來進行線性預測分析而得到線性預測系數(shù),其中所述偽相關函數(shù)信號串是使用所述頻域樣本串X(0),X(1),…,X(N-1)通過式(A7)得到的;以及
非平滑化頻譜包絡序列生成單元,通過得到非平滑化頻譜包絡序列,從而進行所述頻譜包絡的估計,其中所述非平滑化頻譜包絡序列是使用所述線性預測系數(shù)^β1,^β2,…,^βp通過式(A2)得到的,
其中N為正整數(shù),將·設為實數(shù),exp(·)為以納皮爾數(shù)為底的指數(shù)函數(shù),j為虛數(shù)單位,~R(0),~R(1),…,~R(N-1)是所述偽相關函數(shù)信號串,^H(0),^H(1),……,^H(N-1)是所述非平滑化頻譜包絡序列,p是2以上的整數(shù),式(A7)以及式(A2)是如下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國立大學法人東京大學,未經(jīng)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國立大學法人東京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64256.1/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