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580060055.4 | 申請日: | 2015-10-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7408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31 |
| 發明(設計)人: | 池內俊行;竹澤哲也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L50/60 | 分類號: | B60L50/60;B60K1/04;B60L15/00;B62D25/20;B60L50/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輝;黃綸偉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 ||
在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地板(11)的中央通道(12)之上,配置有由下部框架部件(31D)保持的高壓電池(32),從下部框架部件(31D)的底面(40)向斜下方延伸的前部腳部(48F)及后部腳部(48R)緊固于中央通道(12)的側方斜面(12b)。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輛,特別涉及將高壓電池配置在形成于地板的中央通道之上的車輛。
背景技術
在混合動力車輛或電動汽車中搭載有高壓電池作為電動機的驅動源。近年來,研究將高壓電池配置在車廂內,提出了一種將高壓電池配置在沿車輛的左右方向排列的一對前部坐席間的電池的搭載機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
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電池搭載部的能量吸收結構,該能量吸收結構設置有連結車體地板側與中央控制臺箱的沖擊吸收管,在側面碰撞時,當從中央控制臺箱輸入了規定值以上的負荷時,沖擊吸收管彎曲變形,從而吸收中央控制臺箱的動能。而且,專利文獻2公開了一種定位機構,該定位機構將配置在前部坐席間的蓄電裝置相對于車體定位。定位機構具有設在蓄電裝置上的銷和設于車體并向被插入銷的槽引導銷的引導部件,在組裝蓄電裝置時容易實現蓄電裝置的定位。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2009-3509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國特開2013-86564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但是,根據專利文獻1,沖擊吸收管的上壁部及下壁部具有比縱壁部向車寬方向外側延伸設置的凸緣部。上壁部的凸緣部與中央控制臺箱的凸緣部重合,被緊固件從鉛直方向固定,而且,下壁部的凸緣部被緊固件從鉛直方向固定在車體地板上。因此,沖擊吸收管的車寬方向長度變長,難以緊湊地配置中央控制臺箱。而且,存在從中央控制臺箱至緊固點的距離長、中央控制臺箱的支承剛性下降的可能。此外,專利文獻2是在組裝時容易實現蓄電裝置的定位的發明,未提及緊湊地且以高支承剛性將高壓電池安裝在中央通道上的結構。
本發明提供能夠將高壓電池緊湊地安裝在中央通道之上并有效保護高壓電池避免側面碰撞的沖擊的車輛。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提供以下的方式。
第一方式是一種車輛(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中的車輛10),所述車輛具有:
中央通道(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中的中央通道12),其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地板(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中的地板11)上;
高壓電池(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中的高壓電池32),其配置在所述中央通道之上;以及
框架部件(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中的下部框架部件31D),其保持所述高壓電池,在該車輛中,
在所述框架部件上,在底部(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中的底面40)設有向斜下方延伸的腳部(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中的前部腳部48F、后部腳部48R),
所述框架部件經由所述腳部緊固于所述中央通道的斜面(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中的側方斜面12b)。
此外,第二方式是在第一方式中,
所述框架部件在保持所述高壓電池的同時保持配置在所述高壓電池的前后任意一方的高壓類設備(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中的高壓類設備35),
在所述底部,在所述高壓電池的下方設有左右一對第1腳部(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中的后部腳部48R),在所述高壓類設備的下方設有左右一對第2腳部(例如后述的實施方式中的前部腳部48F)。
此外,第三方式是在第二方式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6005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承重能力強的環保模壓托盤
- 下一篇:承載片狀元件的支撐墊及托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