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處理物體的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580058148.3 | 申請日: | 2015-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0709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25 |
| 發明(設計)人: | M·弗里德爾 | 申請(專利權)人: | 艾森曼歐洲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5B12/26 | 分類號: | B05B12/26;B05B13/04;B25J5/02;B25J9/00;B25J11/00;B25J19/00;B25J21/00;B05B12/34;B05B16/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11247 | 代理人: | 殷玲;吳鵬 |
| 地址: | 德國博*** | 國省代碼: | 德國;D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處理 物體 設備 | ||
1.一種用于處理物體的設備,該設備具有:
a)處理室(12),該處理室具有至少一個壁(30),該至少一個壁具有第一壁部段(32)和第二壁部段(34),其中,在壁部段(32,34)之間形成有在壁(30)中延伸的縫隙(36);
b)至少一個第一工作裝置(16.1)和至少一個第二工作裝置(16.2),該至少一個第一工作裝置和至少一個第二工作裝置分別包括至少一個部件(40),該至少一個部件(40)從處理室(12)之外的外部區域(38)穿過縫隙(36)延伸進入處理室(12)中,其中,工作裝置(16)能沿縫隙(36)運動;
c)遮蓋裝置(42),該遮蓋裝置密封處理室(12)的壁(30)中除下列部分以外的縫隙(36):
ca)第一通孔(44a),第一工作裝置(16.1)的至少一個部件(40)穿過該第一通孔延伸并且該第一通孔跟隨第一工作裝置(16.1)的至少一個部件(40)沿縫隙(36)進行的運動;
cb)第二通孔(44b),第二工作裝置(16.2)的至少一個部件(40)穿過該第二通孔延伸并且該第二通孔跟隨第二工作裝置(16.2)的至少一個部件(40)沿縫隙(36)進行的運動;
其特征在于,
d)遮蓋裝置(42)包括在縫隙(36)上延伸的遮蓋帶(46),該遮蓋帶被固定在第一工作裝置(16.1)的第一固定側(48)和第二固定側(50)上,其中,兩個固定側(48,50)沿縫隙(36)的縱向對置;
其中,
e)借助于導向裝置(52)所述遮蓋帶(46)從第一工作裝置(16.1)的第一固定側(48)被引導至第二固定側(50);
f)所述遮蓋帶(46)從第一工作裝置(16.1)的第一固定側(48)被引導至第二工作裝置(16.2),在該第二工作裝置處,所述遮蓋帶借助于抬起裝置(60)從縫隙(36)上被抬起并且在第二工作裝置(16.2)旁延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蓋帶(46)被固定在第一工作裝置(16.1)上的兩個固定側(48,50)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裝置(52)被布置在所述外部區域(38)中。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中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裝置(52)包括多個導向單元(54a,54b,56)。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導向單元(54a,54b,56)分別包括用于遮蓋帶(46)的導向輥(58)或導向面。
6.根據權利要求1、2或5中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抬起裝置(60)被第二工作裝置(16.2)支承。
7.根據權利要求1、2或5中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抬起裝置(60)包括多個抬起-導向單元(62)。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抬起-導向單元(62)分別包括用于遮蓋帶(46)的導向輥(64)或導向面。
9.根據權利要求1、2、5或8中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第一壁部段(32)和第二壁部段(34)在豎直的平面中延伸,由此致使縫隙(36)也在豎直的平面中延伸。
10.根據權利要求1、2、5或8中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段(32)和第二壁部段(34)組成壁(30)的水平的壁部分(68),由此致使縫隙(36)也在水平的平面中延伸。
11.根據權利要求1、2、5或8中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個第一工作裝置(16.1)和至少一個第二工作裝置(16.2)為涂裝機器人(18.1,18.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艾森曼歐洲公司,未經艾森曼歐洲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58148.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