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含氟烷基硅烷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580053193.X | 申請日: | 2015-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154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24 |
| 發明(設計)人: | 福島剛史 | 申請(專利權)人: | 優邁特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07F7/18 | 分類號: | C07F7/18;C07B61/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童春媛,萬雪松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烷基 硅烷 化合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含氟烷基硅烷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更詳細而言,涉及與水的接觸角大的含氟烷基硅烷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通常已知:具有全氟烷基作為結構單元的化合物通過對纖維、金屬、玻璃、橡膠、樹脂等各種基材的表面進行化學處理,可以提高表面改質性、疏水疏油性、脫模性、防污性、流平(leveling)性等。
其中,在全氟烷基的碳數為8~12的調聚物化合物中,這些性能最容易體現,優選使用碳數為8的調聚物化合物。
然而,近年來報道了:碳數為8的全氟辛酸或碳數超過8的全氟羧酸由于難分解性、且生物累積性高,而出現懷疑為生物毒性等環境上的問題。這些化合物之中,具有碳數超過8的全氟烷基的化合物,由于在環境中的生物性分解或化學性分解,暗示其可能轉變成全氟辛酸或碳數超過8的全氟羧酸,擔心將來其制備或使用變得困難。但是,全氟烷基的碳數為6以下的化合物據稱生物累積性低。
還已知:全氟烷基的碳數為6以下,且與水的接觸角大的含氟烷基硅烷化合物。
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下述的方法:將利用RF(CH2CH2)a(CH2CF2)b(CF2CF2)cI與CH2=CHSi(R1)3-nXn的加成反應而得的化合物通過還原劑進行還原,獲得具有末端-CH2CH2Si(R1)3-nXn的含氟烷基硅烷化合物。
但是,該方法中出現了下述的問題:由于在最終工序中將碘進行脫離,因此擔心目標化合物由于碘而著色,此外在脫碘化反應中使用環境負荷高的三丁基氫化錫等。而且記載了在CF2基團與CF2基團之間具有CH2基團的化合物在堿性條件下弱,反應條件(合成路徑)受限。
在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具有聯苯烷基的硅烷偶聯劑Rf(C6H4-C6H4)CH2CH2CH2Si(OCH)3為:即使暴露于350℃以上的高溫氛圍下,基于這些化合物的改質表面的接觸角也不出現降低等的、具有優異的耐熱性、耐久性、脫模性、防污性的化合物。
但是,由于分子內具有聯苯骨架,因此在常溫下也可能為固體,有難以處理的情形,而且使用正丁基鋰等有機鋰作為反應試劑,這是反應性高、且禁水的試劑,有在反應中還必需控制反應熱等、在低溫條件下緩慢滴加的必要,操作性差,該工序不適合在大規模下的制備。
需要說明的是,關于具有雙官能性有機硅氧烷基團的含氟烷基硅烷化合物,在專利文獻3中可見記載。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40373號公報;
專利文獻2:WO2008/108438A1;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9-137842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第5292826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使用環境負荷高的金屬試劑,可在進行氫化硅烷化反應之前去除來源于原料化合物的游離碘,且操作性也良好的含氟烷基硅烷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根據本發明,提供由下述通式[I]表示的含氟烷基硅烷化合物,
CF3(CF2)n(CH2CF2)a(CF2CF2)b(CH2)3SiR3-dXd [I]
(在此,n為0~5的整數,a為1或2,b為0~3的整數,R為碳數1~3的烷氧基、含氟烷氧基或烯基,X為鹵素,d為0~3的整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優邁特株式會社,未經優邁特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5319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螺紋連接電連接器自鎖緊組件
- 下一篇:一種電力供電插接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