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放電單元有效
| 申請號: | 201580049601.4 | 申請日: | 2015-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16754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5 |
| 發明(設計)人: | 鈴村啟;浦部大介;川端一吉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金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T19/04 | 分類號: | H01T19/04;A61L9/22;H01T2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凹部 基臺部 支承 對置電極 放電單元 放電電極 絕緣部件 支承部 開放面 靠外的 空氣流 通風路 凹陷 流動 | ||
放電單元(20)包括支承放電電極(70)和對置電極(60)的絕緣部件(41)。絕緣部件(41)具有基臺部(44)、凹部(46)以及支承部(47),將對置電極(60)支承在所述基臺部(44)的周圍,所述凹部(46)在基臺部(44)沿著與在通風路(27)中流動的空氣流相交叉的方向凹陷,所述支承部(47)從凹部(46)的底部開始朝著比凹部(46)的開放面靠外的外側突出,并對放電電極(70)進行支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放電單元。
背景技術
迄今為止,在放電電極與對置電極之間進行放電的放電單元已為人所知。例如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放電單元安裝在空調裝置中。放電單元包括:具有放電針的放電電極、與放電針的頂端相向的對置電極、以及將電位差施加在兩電極上的電壓供給部。若電壓供給部向放電電極供給電壓,就從放電針的頂端朝對置電極產生流光放電。伴隨該放電在空氣中生成活性種(電子、離子、自由基、臭氧等)。利用該活性種,使空氣中的有害成分、臭氣成分得到分解。
專利文獻1:日本公開專利公報特開2014-119186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就上述放電單元而言,本申請發明人研究出用絕緣部件支承放電電極和對置電極的構造。由此,能夠使放電電極與對置電極之間的相對距離保持一定,同時能夠使放電電極與對置電極絕緣。
此外,本申請發明人想到了:通過在絕緣部件上形成凹部,來增大放電電極與對置電極之間的爬電距離的構造。由此,能夠防止從放電電極流向對置電極的漏電流,從而能夠確保兩者的電位差來進行穩定的放電。
不過,若像上述那樣在絕緣部件上設置凹部,則空氣中所包含的塵埃等就有可能附著在凹部的內壁上。若塵埃等附著在壁面上,就會出現下述問題,即:絕緣部件表面的漏電流增大,而無法使絕緣部件維持所希期的絕緣電阻。
本發明正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防止塵埃等附著在絕緣部件的凹部的內壁上。
-用以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
本公開的第一方面以一種放電單元為對象,所述放電單元包括:形成有供空氣流動的通風路27的殼體21;布置在該通風路27中的放電電極70及對置電極60;以及將電位差施加在該放電電極70與該對置電極60之間的電壓供給部30,所述放電單元的特征在于:所述放電單元包括支承所述放電電極70和所述對置電極60的絕緣部件41,所述對置電極60被支承在基臺部44的周圍,在該基臺部44上,形成有沿著與在所述通風路27中流動的空氣流相交叉的方向凹陷的凹部46,所述支承部47從所述凹部46的底部開始朝著比該凹部46的開放面靠外的外側突出。
在第一方面中,對置電極60被支承在絕緣部件41的基臺部44的周圍,放電電極70被絕緣部件41的支承部47支承住。由此,決定了放電電極70與對置電極60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并使放電電極70與對置電極60之間實現絕緣。在基臺部44上形成有凹部46,支承部47從該凹部46的底部開始朝著開放面的外側突出,放電電極70由該支承部47支承住。由此,放電電極70與對置電極60之間就經由支承部47的外壁面、凹部46的底面、凹部46的內壁面等表面連接起來。其結果是,放電電極70與對置電極60之間的爬電距離增長,放電電極70與對置電極60之間的絕緣電阻升高。
絕緣部件41的凹部46沿著與在通風路27中流動的空氣相交叉的方向延伸。由此,能夠抑制在通風路27中流動的空氣流入凹部46的內部,進而能夠抑制該空氣中的塵埃附著在凹部46的底面、內壁面上。
本公開的第二方面是這樣的,在第一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47布置在所述凹部46的中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金工業株式會社,未經大金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4960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