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纖連接構造、光纖連接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580047963.X | 申請日: | 2015-08-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0515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2 |
| 發明(設計)人: | 山口敬;松田貴治;瀧澤和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藤倉 |
| 主分類號: | G02B6/26 | 分類號: | G02B6/26;G02B6/02;G02B6/24;G02B6/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青煒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纖 連接 構造 連接器 | ||
1.一種光纖連接構造,
在基座部件與蓋部件之間把持固定有第1光纖及第2光纖,該第2光纖經由在所述第1光纖的前端面附屬設置的固態折射率匹配件而與所述第1光纖光連接,
所述第2光纖的前端被配置為,與所述固態折射率匹配件抵接或從所述固態折射率匹配件離開,
所述固態折射率匹配件整體與所述第2光纖前端被配置于在基座部件與蓋部件之間設置的液態折射率匹配劑中,
在以所述固態折射率匹配件的厚度為橫軸、以所述固態折射率匹配件的邵氏硬度為縱軸的坐標系中,所述固態折射率匹配件在未抵接所述第2光纖的狀態下的厚度和邵氏硬度,處于邵氏硬度為30~85且厚度為20~60μm的范圍中的、除了與連結邵氏硬度85且厚度40μm的點與邵氏硬度30且厚度60μm的點的直線相比厚度厚的區域之外的范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構造,其中,
所述固態折射率匹配件被形成為部分球狀,所述部分球狀的頂部位于所述第1光纖前端的光軸上。
3.一種光纖連接器,其具有:
光纖固定部;
第1光纖,其被固定于所述光纖固定部;
夾緊部,其在基座部件與能夠相對于所述基座部件開閉的蓋部件之間對所述第1光纖的從所述光纖固定部延伸出的延伸部進行把持固定;
固態折射率匹配件,其被附屬設置于所述第1光纖的延伸部前端面;以及
液態折射率匹配劑,其被設置于所述基座部件與所述蓋部件之間并埋入所述固態折射率匹配件,
構成為:插入所述夾緊部的基座部件與蓋部件之間并在所述液態折射率匹配劑中將配置了前端的第2光纖能夠經由所述固態折射率匹配件而與所述第1光纖光連接,
在以所述固態折射率匹配件的厚度為橫軸、以所述固態折射率匹配件的邵氏硬度為縱軸的坐標系中,所述固態折射率匹配件在未抵接所述第2光纖的狀態下的厚度和邵氏硬度,處于邵氏硬度為30~85且厚度為20~60μm的范圍中的、除了與連結邵氏硬度85且厚度40μm的點與邵氏硬度30且厚度60μm的點的直線相比厚度厚的區域之外的范圍。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纖連接器,其中,
所述光纖固定部是內插固定有所述第1光纖的套箍,
所述夾緊部的基座部件與所述套箍被一體地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纖連接器,其中,
所述固態折射率匹配件被形成為部分球狀,所述部分球狀的頂部位于所述第1光纖前端的光軸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藤倉,未經株式會社藤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47963.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