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負極用碳質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負極用碳質材料有效
| 申請號: | 201580042307.0 | 申請日: | 2015-08-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6381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2 |
| 發明(設計)人: | 園部直弘;清水和彥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吳羽 |
| 主分類號: | H01M4/587 | 分類號: | H01M4/587;H01M4/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11247 | 代理人: | 李照明;段承恩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電 二次 電池 負極 用碳質 材料 制造 方法 以及 | ||
1.一種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負極用活性物質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1)堿浸漬工序,向碳質前驅體添加含有堿金屬元素的化合物,得到堿浸漬碳質前驅體;(2)燒成工序,(a)將所述堿浸漬碳質前驅體在非氧化性氣體氣氛中、800℃~1500℃下進行正式燒成得到燒成物,或者(b)將所述堿浸漬碳質前驅體在非氧化性氣體氣氛中、400℃以上且小于800℃下進行預備燒成,然后在非氧化性氣體氣氛中、800℃~1500℃下進行正式燒成得到燒成物;以及(3)利用熱解碳包覆所述燒成物的工序,
得到真密度為1.20~1.60g/cm3、由利用氮吸附的BET法求得的比表面積為10m2/g以下的活性物質。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負極用活性物質的制造方法,其還包含(4)在非氧化性氣體氣氛中、800℃~1500℃下進行熱處理的工序。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負極用活性物質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堿浸漬碳質前驅體的堿浸漬量為5重量%以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負極用活性物質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燒成工序(2)(a)是,(2)(a1)將所述堿浸漬碳質前驅體在非氧化性氣體氣氛中、800℃~1500℃下進行正式燒成,然后通過清洗來去除堿金屬以及含有堿金屬元素的化合物的燒成工序,或者
所述燒成工序(2)(b)是,(2)(b1)將所述堿浸漬碳質前驅體在非氧化性氣體氣氛中、400℃以上且小于800℃下進行預備燒成,通過清洗來去除堿金屬以及含有堿金屬元素的化合物,然后在非氧化性氣體氣氛中、800℃~1500℃下進行正式燒成得到燒成物的燒成工序,或者(2)(b2)將所述堿浸漬碳質前驅體在非氧化性氣體氣氛中、400℃以上且小于800℃下進行預備燒成,在非氧化性氣體氣氛中、800℃~1500℃下進行正式燒成,然后通過清洗來去除堿金屬以及含有堿金屬元素的化合物的燒成工序。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負極用活性物質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碳質前驅體是以石油瀝青、石油焦油、煤瀝青、煤焦油、熱塑性樹脂、或者熱固性樹脂為碳源的碳質前驅體。
6.一種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負極用活性物質,其能通過所述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制造方法得到。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負極用活性物質,其中,真密度為1.20g/cm3~1.60g/cm3,由利用氮吸附的BET法求得的比表面積為10m2/g以下,平均粒徑為50μm以下,以及利用元素分析求得的氫原子與碳原子的原子比(H/C)為0.1以下。
8.一種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其特征在于,包含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活性物質。
9.一種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其特征在于,包含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活性物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吳羽,未經株式會社吳羽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4230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負極用碳質材料
- 下一篇:正極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