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旋轉式吸引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580040797.0 | 申請日: | 2015-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5960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28 |
| 發明(設計)人: | 徐東禛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東禛 |
| 主分類號: | A61F13/15 | 分類號: | A61F13/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銘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孫昌浩;李盛泉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旋轉 吸引 | ||
本發明的旋轉式吸引器包括:本體部,具有前后方向的長度,外周面沿著橫方向以圓形狀、橢圓形狀或多角中的一種形態形成;把手,在使用人員用手把持的狀態下,以能夠進行前后方向移動和旋轉操作的方式在上述本體部的后端以相比本體部更小的直徑相連接;以及吸收部件,沿著上述本體部的前后方向以構成螺旋的方式連續卷繞,從而吸收使用人員的鼻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旋轉式吸引器,更詳細地,涉及如下的旋轉式吸引器:使鼻涕吸收部件在本體部的外周面以構成螺旋的方式連續卷繞結合之后,通過推動或拉動動作和旋轉動作來除去使用人員的鼻涕,由于未利用人為的吸力,因此可以無刺激地除去鼻涕,可防止鼻子內側的黏膜和血管受傷。
背景技術
通常,幼兒或動作不夠靈活的患者的情況下,即使因鼻涕而產生鼻塞現象也難以獨自排出鼻涕,嚴重的情況下導致呼吸障礙,從而處于危險的狀況。
像這樣,在幼兒或患者的情況下,由于難以獨自排出鼻涕,因此可以人為地除去鼻子內的鼻涕的鼻涕吸入器被廣泛使用。
以往的鼻涕吸入器大部分采用強制吸入空氣的方式,由可吸入空氣的吸入裝置和以與上述吸入裝置相連接的狀態以規定長度插入于使用人員的鼻子內的吸入噴嘴等來構成。
但是,以往的鼻涕吸入器由于具有強制吸入空氣的方式,因此可導致鼻子的黏膜或血管受傷,此時,會有血管損傷或鼻子流血等各種問題。
因此,需要鼻子的黏膜或血管不受傷,且可以順暢地除去鼻涕的吸引器。
與本發明相關的文獻為韓國授權實用新型第20-0436518號(2007年08月24日),在上述文獻揭示了鼻涕吸入器。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旋轉式吸引器:使鼻涕吸收部件在本體部的外周面以構成螺旋的方式連續卷繞結合之后,通過推動或拉動動作和旋轉動作來除去使用人員的鼻涕,由于未利用人為的吸力,因此可以無刺激地除去鼻涕,可防止鼻子內側的黏膜和血管受傷。
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旋轉式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體部,具有前后方向的長度,外周面沿著橫方向以圓形狀、橢圓形狀或多角中的任一種形態形成;把手,以能夠在使用人員用手把持的狀態下進行前后方向移動和旋轉操作的方式在上述本體部的后端以相比本體部更小的直徑相連接;以及吸收部件,沿著上述本體部的前后方向以構成螺旋的方式連續卷繞,從而吸收使用人員的鼻涕。
并且,上述本體部的前端能夠以半球或橢圓形狀突出而成。
并且,在上述本體部沿著橫方向貫通有用于使上述吸收部件的一端或兩端插入的結合孔。
并且,上述結合孔可通過上述本體部的前方以能夠結合上述吸收部件的方式向上述本體部的前方開放。
并且,上述結合孔以小于上述吸收部件的寬度形成來可把持上述吸收部件的外部面。
并且,在上述本體部的外部面以沿著縱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有用于使上述吸收部件卡定的卡止突起。
并且,在上述結合孔的上部面或下部面凹陷地形成有用于使上述吸收部件卡定的卡止突起或卡止槽。
并且,上述吸收部件可借助粘結劑附著于上述本體部的外周面。
并且,上述本體部的直徑越向前方逐漸變小。
技術效果
本發明具有如下的效果:使鼻涕吸收部件在本體部的外周面以構成螺旋的方式連續卷繞結合之后,通過推動或拉動動作和旋轉動作來除去使用人員的鼻涕,由于未利用人為的吸力,因此可以無刺激地除去鼻涕,可防止鼻子內側的黏膜和血管受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東禛,未經徐東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4079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丙烯酸聚合物和它們在透皮藥物遞送中的用途
- 下一篇:一次性尿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