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熱軋鋼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580037089.1 | 申請日: | 2015-07-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61689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04 |
| 發明(設計)人: | 首藤洋志;橫井龍雄;前田大介;櫻田榮作;豐田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日鐵住金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22C38/00 | 分類號: | C22C38/00;B21B1/26;B21B3/00;C21D8/02;C21D9/46;C22C38/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軋 鋼板 | ||
對于本發明的熱軋鋼板,化學組成以質量%計為C:0.03~0.2%、Mn:0.1~3.0%、P:0.10%以下、S:0.03%以下、Al+Si:0.2~3.0%、N:超過0且0.01%以下、O:超過0且0.01%以下、余量:鐵以及雜質,對于顯微組織,以貝氏體為主體,以面積分數計由馬氏體和/或奧氏體構成的硬質相為3%以上且不足20%,在板厚中央部存在的硬質相之中長寬比為3以上的硬質相占60%以上,在板厚中央部存在的硬質相的軋制方向的長度不足20μm,沿軋制方向觀察到的<011>取向以及<111>取向的X射線隨機強度比之和為3.5以上,并且沿軋制方向觀察到的<001>取向的X射線隨機強度比為1.0以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熱軋鋼板。
背景技術
以往,以汽車車身的輕量化為目的,在運行部件或車身的構造用部件中大多使用高強度鋼板。汽車運行部件中,要求無缺口材料的疲勞特性以及缺口疲勞特性,在以往的高強度鋼板中,存在這些性能不充分,不能減少部件的板厚的問題。
為了提高無缺口材料的疲勞特性,使組織微細化是有效的。例如,專利文獻1以及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具有在熱軋原樣的狀態下平均粒徑不足2μm的超微細鐵素體粒、具有作為第2相的貝氏體等的熱軋鋼板,該鋼板的延性、韌性、疲勞強度等優異,這些特性的各向異性小。此外,疲勞裂紋從表面附近開始產生,因此使表面附近的組織微細化也是有效的。專利文獻3中記載了、具有作為主相的多邊形鐵素體的平均晶體粒徑從板厚中心向表層逐漸變小的晶體粒徑傾斜組織,以體積分數計包含5%以上的作為第2相的貝氏體等的熱軋鋼板。進而,馬氏體組織的細粒化也對疲勞特性的提高有效。專利文獻4中記載了一種機械結構鋼管,其中,顯微組織的面積分數的80%以上為馬氏體,馬氏體組織的平均塊徑(averageblock diameter)為3μm以下,并且最大塊徑為平均塊徑的1倍以上且3倍以下。此外,專利文獻4中記載了造管前的板坯的組織通過熱軋以下部貝氏體或者馬氏體的方式使碳均勻地分散。然而,細粒化提高無缺口材料的疲勞特性,但沒有裂紋傳播速度延遲的效果,無助于缺口疲勞特性的提高。
對于缺口疲勞特性的提高,報告了基于復合組織化的裂紋傳播速度的降低是有效的。在專利文獻5中,在以微細的鐵素體為主相的組織中使硬質的貝氏體或馬氏體分散,從而使其兼具無缺口材料的疲勞特性和缺口疲勞特性。專利文獻6以及7中,報告了通過提高復合組織中的馬氏體的長寬比,從而可以降低裂紋傳播速度。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9285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1-15254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4-211199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0-70789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平04-337026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05-320619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平07-90478號公報
發明內容
專利文獻5中并未記載用于提高壓制成型性的方法,并未特別關注貝氏體以及馬氏體的硬度以及形狀,因此認為不具有良好的壓制成型性。
專利文獻6以及7中在進行壓制成型時對于必要的延性以及擴孔性等加工性也未考慮。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軋制方向的疲勞特性以及加工性優異,并且拉伸強度為780MPa以上的熱軋鋼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日鐵住金株式會社,未經新日鐵住金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3708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機械結構用軋制棒鋼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熱軋鋼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