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封孔蜂窩結構體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80015159.3 | 申請日: | 2015-0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103024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30 |
| 發明(設計)人: | 田中健介;藤岡靖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礙子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28B11/02 | 分類號: | B28B11/02;C04B38/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丁文蘊,金成哲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蜂窩 結構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柴油微粒過濾器(DPF)等所使用的各隔室的一端部被封孔的蜂窩結構體(封孔蜂窩結構體)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在從柴油發動機等內燃機排出的廢氣中,大量地含有成為環境污染的原因的以碳為主要成分的粒子狀物質(微粒物質(PM))。因此,在上述內燃機的排氣系統通常搭載有用于捕集(過濾)PM的過濾器(DPF)。
通常,如圖13以及圖14所示,以上述的目的使用的過濾器使用具備蜂窩結構體2與封孔部11的封孔蜂窩結構體1。蜂窩結構體2具有被多孔質的隔壁7劃分形成將兩個端面3、5之間連通的多個隔室9的結構。封孔部11以對上述各隔室9的兩個開口端中的任意一方進行封孔的方式配設為蜂窩結構體2的一端面3一側與另一端面5一側成為互補的方格花紋狀。
廢氣從上述的由封孔蜂窩結構體1構成的過濾器的一端面3流入內部,在廢氣中所含的PM被除去后,從另一端面5流出。具體而言,首先,廢氣流入該過濾器的一端面3的端部不被密封且另一端面5的端部被密封的隔室9b內。接下來,流入隔室9b的廢氣透過多孔質的隔壁7,在一端面3的端部被密封且另一端面5的端部不被密封的隔室9a內移動。然后,廢氣在透過多孔質的隔壁7時,該隔壁7成為過濾層,廢氣中的PM被隔壁7捕捉,堆積在隔壁7上。這樣,PM被除去,在隔室9a內移動的廢氣之后從另一端面5向外部流出。
作為上述的封孔蜂窩結構體的制造方法,公知有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方法。在該方法中,首先,在蜂窩成形體的端面貼附透明的片材等,并拍攝該端面。接下來,對拍攝到的圖像進行圖像處理,從而識別各隔室的位置,基于此,通過激光加工等對上述片材的與應該封孔的隔室對應的位置進行穿孔處理。然后,將蜂窩結構體的端部浸漬于使封孔部的材料漿料化的封孔用漿料,封孔用漿料從由穿孔處理形成于片材的孔填充于應該封孔的隔室的端部,從而形成封孔部。
在該制造方法中,如上所述,通過圖像處理識別隔室的位置。具體而言,首先,對被CCD(Charge-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器件)照相機等拍攝到的蜂窩結構體的端面的圖像進行二值化處理。然后,在二值化處理后的圖像中的一塊黑色圖像構成預定的隔室形狀(例如四邊形)或者到達預定的隔室面積的恒定比例(例如80%以上)的情況下,將該圖像視為隔室,識別其位置。此外,未形成預定的隔室形狀或者未到達預定的隔室面積的恒定比例的圖像視為附著于蜂窩結構體的端面的塵埃等異物,不會錯誤地對該位置實施穿孔處理。
然而,隔室內的位于蜂窩結構體的最外周部的隔室(最外周隔室)與其他的隔室(普通隔室)相比,一部分為缺損的形狀,面積也變小,因此在上述的圖像處理中,無法作為隔室來識別其位置的情況較多。而且,在圖像處理中未識別該位置的最外周隔室本來應該被封孔,即使如此,也未對片材的與該最外周隔室對應的位置實施穿孔處理,未在該最外周隔室填充有封孔用漿料。因此,其結果,未形成封孔部,殘留有兩端部均保持敞開的狀態的最外周隔室。
在上述的兩端部均保持敞開的狀態的最外周隔室中,流入其中的廢氣中的PM的大部分不被捕捉而通過蜂窩結構體,因此該隔室的存在成為使作為過濾器的性能降低的重要因素。
此外,在以往的穿孔處理中,通常穿設于片材的與普通隔室對應的位置的孔的大小和穿設于片材的與最外周隔室對應的位置的孔的大小相同。因此,在實施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方法時,為了防止未形成封孔部的最外周隔室的產生,在二值化處理后的圖像中,在相對于預定的隔室面積的面積比例比較小的圖像都被視為隔室的情況下,會產生以下的問題。
即,在相對于預定的隔室面積的面積比例比較小的圖像都被視為隔室的情況下,存在穿設于片材的與該隔室(圖像)對應的位置的孔不在該隔室的開口范圍內,到達至比鄰接的其他的隔室、蜂窩結構體的外周更靠外側的情況。而且,在上述的情況下,通過形成于片材的孔的封孔用漿料泄漏至鄰接的其他的隔室或蜂窩結構體的外側,從而附著于該其他的隔室的內周面或蜂窩結構體的外周壁。其結果,需要在形成封孔部后,除去如上述那樣附著于鄰接的其他的隔室的內周面或蜂窩結構體的外周壁的封孔用漿料的工序,從而導致制造工序數的增加、與此相伴的制造成本的上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礙子株式會社,未經日本礙子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1515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