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鉗凝一體式雙極電凝鉗有效
| 申請號: | 201521135863.6 | 申請日: | 2015-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070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15 |
| 發明(設計)人: | 林健澤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健澤 |
| 主分類號: | A61B18/12 | 分類號: | A61B18/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鉗凝一 體式 雙極電凝鉗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鉗凝一體式雙極電凝鉗。
背景技術
目前在咬除椎板、組織、韌帶等結構時,容易出血,出血后即予單、雙 極電凝止血(其中雙極電凝為佳,為局部傳導電凝,尤其椎管內),血管較小、 出血較少、視野較清、部位無阻擋、角度可夠時,則止血較易;而在血管較 大、出血較多、視野不清、部位有阻擋、角度不到時,則止血較難,甚至一 些腔鏡、通道手術因無法止血,而中轉為開放。
以往的手術順序一般為先咬組織,如無出血則繼續,如出血則轉為電凝 止血,較為費事,且有些血管一旦出血,尋找較難,即使尋到后再止血也不 容易;另有一些血管,位置較深、較偏、較隱秘,電凝角度經常夠不著(尤 其在腔鏡和通道中),此時唯有調整通道方向以適應電凝的止血角度,但即使 如此,有些血管(如處于骨性深面的)仍無法止血,從而造成手術的失敗、 中止。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 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咬合區域受力均勻、止血效果顯著的鉗凝一體式 雙極電凝鉗。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鉗凝一體式雙極電凝鉗,它包括上鉗體、下鉗體、形成于下鉗體后 端的固定鉗柄、與固定鉗柄交叉鉸接的活動鉗柄以及設置于活動鉗柄和固定 鉗柄之間的復位彈性件,所述上鉗體平行于下鉗體并貼合下鉗體的上表面, 所述活動鉗柄的頂端同時與上鉗體的尾端樞轉連接;
所述上鉗體的頭端面形成有后咬合唇、尾端設置有與后咬合唇電導通的 第一電極,所述下鉗體的頭端設置有與后咬合唇相配合的前咬合唇、尾端設 置有與前咬合唇電導通的第二電極,所述上鉗體的下表面和/或下鉗體的下表 面設置有第一絕緣層。
優選地,所述后咬合唇由上鉗體的頭端面朝上鉗體的尾端方向凹陷后成 型,所述前咬合唇由下鉗體的頭端向上彎折后成型。
優選地,所述前咬合唇上、與后咬合唇相抵觸的側面上設置有凹陷區。
優選地,所述下鉗體的上表面設置有若干個導向軌,所述上鉗體的下表 面設置有若干個與導向軌對位嵌合的導向槽。
優選地,所述導向軌的截面形狀為“T”形。
優選地,所述上鉗體的外表面和下鉗體的外表面均設置有第二絕緣層。
優選地,所述復位彈性件包括第一彈片和第二彈片,所述第一彈片的頂 端設置有扣球、尾端固定于活動鉗柄的底部,所述第二彈片的頂端設置有扣 勺、尾端固定于固定鉗柄的底部,所述扣球嵌合于扣勺內。
優選地,所述下鉗體與固定鉗柄相臨界的區域內開設有板孔,所述活動 鉗柄貫穿于板孔并通過板孔與固定鉗柄交叉鉸接;
所述活動鉗柄的頂端設置有一缺位槽,所述上鉗體的尾端裝設有一插接 于缺位槽內的軸桿。
優選地,所述固定鉗柄上還設置有一輔助手柄。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的電極和絕緣層使其在使用 時可將鉗夾、電凝,燒灼、止血、分離等手術動作連續在同一動作和區域中 一次性完成,并可將止血動作置于鉗夾除動作之前,能夠極大地控制出血量, 保證手術效果;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咬合區域受力均勻、止血效果顯著, 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市場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一);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二);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導向軌與導向槽對位關系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 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健澤,未經林健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113586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耳鼻喉科用輔助檢查架
- 下一篇:一種脊柱釘棒系統中的釘棒安裝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