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振動壓路機振動輪有效
| 申請號: | 201521121995.3 | 申請日: | 2015-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276108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01 |
| 發明(設計)人: | 鐘佩思;李華;鄭義;張曉東;劉星;楊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1C19/28 | 分類號: | E01C19/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590 山東省青***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振動 壓路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振動壓路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振動壓路機振動輪。
背景技術
傳統的振動壓路機的振動輪由外圈、內圈、幅板、筋板、活動偏心塊、固定偏心塊、振動軸承、軸承座、軸承座端蓋、振動軸、堵頭組件組成?;顒悠膲K轉動時產生的離心力帶動振動軸及整個鋼輪振動,同時振動軸承轉動時受離心力的作用將產生大量的熱量。但該結構內圈與外圈之間的散熱面積太小,傳遞的熱量有限,同時幅板與潤滑油的接觸面積太小,散熱能力不足,容易造成潤滑油使用溫度超出合理的區間,使潤滑油早期失效,并導致振動軸承壽命降低、過早損壞。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振動壓路機的振動輪。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新型振動壓路機振動輪,包括:外圈、內圈、幅板、筋板、活動偏心塊、固定偏心塊、振動軸承、軸承座、軸承座端蓋、振動軸、堵頭組件;內圈的外緣上均勻分布有多個延伸到冷卻液腔體的筋板,筋板上靠近內圈的一側開有多個允許液體流通的通孔,筋板上靠近外圈的一側與外圈之間留有縫隙。
幅板上開有允許潤滑油流通的半圓槽和與半圓槽連通的均勻分布的多個通孔,軸承座上開有和幅板上的通孔相對應的允許潤滑油流通的通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夠使振動輪內潤滑油始終保持在最佳的溫度范圍,確保潤滑油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延長振動輪的工作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軸向剖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徑向剖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振動軸承、2-潤滑油、3-堵頭組件、4-幅板、5-冷卻液腔體、6-筋板、7-活動偏心塊、8-固定偏心塊、9-軸承座、10-軸承座端蓋、11-振動軸、12-外圈、13-內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圖2所示,一種用于振動壓路機的振動輪,包括外圈12、內圈13、幅板4、筋板6、活動偏心塊7、固定偏心塊8、振動軸承1、軸承座9、軸承座端蓋10、振動軸11、堵頭組件3。外圈12內部設置有幅板4,幅板4中部設置有內圈13;內圈13內設置有振動軸11,振動軸11兩端通過振動軸承1與幅板4固定連接,振動軸承1套裝在軸承座9內,軸承座9外端設置有軸承座端蓋10;固定偏心塊8和活動偏心塊7對稱布置在振動軸11兩端;外圈12、內圈13及幅板4之間形成有封閉的冷卻液腔體5,冷卻液可通過冷卻液腔體5一側的幅板4上的堵頭組件3所在的孔進行加注;其中,內圈13的外緣上均勻分布有多個延伸到冷卻液腔體5的筋板6,筋板6上靠近內圈13的一側開有多個允許液體流通的通孔,筋板6上靠近外圈12的一側與外圈12之間留有縫隙。幅板4上開有允許潤滑油流通的半圓槽和與半圓槽連通的通孔,軸承座9上開有和幅板4上的通孔相對應的允許潤滑油流通的通孔。
壓路機工作時,活動偏心塊7轉動產生離心力帶動振動軸11振動,并由振動軸11通過振動軸承1帶動整個振動輪振動。由于振動軸承1轉動時受離心力的作用將產生大量的熱量,振動輪在滾動時,內圈13中的潤滑油2先后通過幅板4上的半圓槽、幅板4上與半圓槽連通的通孔、軸承座9上與幅板4上的通孔相對應的通孔進入振動軸承1,對振動軸承1進行潤滑,潤滑油2在潤滑的同時又將振動軸承1上的熱量帶走,傳給內圈13和幅板4,幅板4與外圈12連接,最后通過外圈12將熱量傳遞給大氣。
同時,由于振動輪在地面上滾動,冷卻液腔體5下部的冷卻液將沿著筋板6流動,直到筋板6上靠近內圈13一側的通孔,冷卻液經過通孔后將與內圈13的外緣有一段時間的接觸,將內圈13的熱量帶走,當冷卻液位于振動輪的下部時,冷卻液與外圈12充分接觸,同時將自身攜帶的熱量傳遞給外圈12,最后通過外圈12將熱量傳遞給大氣。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技術內容采取或借鑒已有技術即可實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科技大學,未經山東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112199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