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分立式無損耗深度限流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1065176.1 | 申請日: | 2015-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283107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儉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合凱電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H7/22 | 分類號: | H02H7/22 |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師事務所 34117 | 代理人: | 吳奇 |
| 地址: | 231100 安徽省合***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立式 損耗 深度 限流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分立式無損耗深度限 流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的對短路電流的限制,主要采用兩種技術,一種技術是將限流電抗 器串入主回路當中以保證在電抗器的后段發生短路時,直接對短路電流進行 限制。另一種技術則是采用將電抗器做小,并與裝在本體內的開關并聯后接 入系統中,正常運行時,開關將電抗器短接,當線路在后段發生短路時,開 關快速打開,將電抗器短時投入,將電流限制下來,當故障切除后,再將開 關投入合閘狀態恢復正常運行。
這兩種技術都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第一種直接串聯電抗器限流技術存 在的問題,主要是體積做的較大,限流深度有限,且運行中能耗較大,電磁 干擾嚴重,運行不經濟;第二種零損耗限流技術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裝在開 關本體上的電抗器在投入運行中,由于電磁場太強,對下面的控制器的干擾 非常嚴重,易引起控制系統誤動作;同時,由于在開關打開換流過程中的電 抗器感應電勢幅值較大,dv/dt較高,有可能使開關在換流過程中不能熄弧而 導致換流失敗,嚴重時還會發生事故。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磁場干擾小,防止控制系 統誤動,且能夠避免換流過程中開關有可能不能熄滅的分立式無損耗深度限 流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分立式無損耗深度限流裝置,包括深度限流電抗器和換流投切控制 一體化裝置,所述的深度限流電抗器安裝在換流投切控制一體化裝置的側面 通過并聯方式連接;將深度限流電抗器獨立安裝,并與換流投切控制一體化 裝置相連接,以使在換流過程中的電抗器產生的強磁場對采樣和控制系統的 干擾比垂直安裝小幾十倍,有效的防止控制系統的誤動,提高設備的可靠性 和安全性。
所述換流投切控制一體化裝置包括上絕緣桶、快速開關、抑陡度吸能器、 羅克線圈、控制系統、下絕緣桶、隔離電源和熱冷系統;其中快速開關安裝 于上絕緣桶內,所述快速開關并通過上、下接線座與連接銅排連接后,再分 別連到上絕緣桶的頂部和底部引出線,然后與深度限流電抗器相連接;
所述抑陡度吸能器連接在快速開關的上、下接線座兩端;有效限制過電 壓的幅值和陡度,防止開關開斷時的復燃。
所述控制系統安裝在上絕緣桶和下絕緣桶中間的檢修節中,并與開關本 體上的羅克線圈相連接;所述控制系統的電源與隔離電源次級相連接后,再 由隔離電源初級與外部交流電源連接。
所述的快速開關采用渦流驅動、磁能均化控制,永磁雙穩態保持的裝置。
深度限流電抗器的參數設計,只需要考慮需要限流的深度和需要運行的 時間,滿足相應的動態穩定和熱態穩定要求,因此可將體積做的很小,占地 面積小。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說明如下;
(1)分立式深度限流電抗器采用短時通流,根據限流深度設計電抗器的 參數值,其安裝方式采用與換流投切控制一體化裝置相并聯連接,由于控制 系統和測量元件在電抗器的側面,其所能受到的電磁場干擾幅值比控制系統 和測量元件裝在電抗器下端時的電磁場干擾幅值要小幾十倍,使控制系統受 干擾的程度大幅下降,從而大大提高了裝置的運行安全性。
(2)換流投切控制一體化裝置中的快速開關的上下接線座兩端,連接抑 陡度吸能器,其作用是,當裝置后段(下級)發生短路時,控制器發出命令 使快速開關動作分閘進行換流,將短路電流轉入電抗器進行深度限流,在電 流轉換到電抗器的瞬間,在電抗器上將產生幅值較高、陡度較大的感應電勢, 該電勢作用于快速開關斷口兩端,有可能使開關熄弧困難或不能熄弧而導致 換流失敗。將抑陡度吸能器接在開關斷口的兩端后,會將電勢的幅值進行限 制,同時將電勢的陡度限制降低,以滿足開關斷口電弧的熄滅條件,保證安 全可靠的開斷和完成換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合凱電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合凱電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106517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